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

1856年,英国人‘蒙哥马利’为‘喀刺昆仑山’的五座高峰进行了排序,以后又出现了K6、K7以至K35等,这些山峰的情况见上表。
K6峰巴尔蒂斯坦峰
在K5‘加速布鲁姆2峰’西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坐落在‘萨尔托罗山脉’上的一座山峰,其坐标是35°25'08"N,76°33'05"E,海拔高度7,281米,这座山峰就是‘K6峰’,它是‘喀山’中第94位的高峰,在世界高峰中排213名。
与K1、K2、K3、K4、K5相比较,K6的个头矮了600多米,不管是在‘喀山’中、还是在世界高峰的名次中,它都是比较排后的。我真的怀疑这个K6的序号,是不是与英国人‘蒙哥马利’有关,因为‘蒙哥马利’排序的山峰既有序号,也有名字。而K6在排序榜中只有序号,没有名字。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经过一番收索,还真查到了K6的名子,那就是它叫‘巴尔蒂斯坦峰’。这个名字也太那个了,‘巴尔蒂斯坦’是山邦的国名,当1846年‘蒙哥马利’考察‘喀山’时,‘巴尔蒂斯坦’还是刚被英国控制不到6年的时间,况且他考察过的‘玛夏布洛姆峰’‘乔戈里峰’‘布洛阿特峰’‘加舒尔布鲁木II峰’和‘加舒尔布鲁木I峰’,这五座山峰都比K6高的多,且它们都在‘巴尔蒂斯坦’的地面上,怎么能让这个矮个子使用‘巴尔蒂斯坦’的名称呢?
与处在‘巴尔托洛山脉’上的K2、K3、K4、K5峰不一样,K6‘巴尔蒂斯坦峰’位于‘萨尔托洛山脉’之上。‘萨尔托洛山脉’则位于‘喀刺昆仑山’的中部,拥有22座6500米以上的山峰,而‘巴尔蒂斯坦峰’只是其中的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头,但是它交通相对方便,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被登山者优先挑选出来,作为第6个被考察的山峰,排序K6。
‘巴尔蒂斯坦峰’位于‘巴尔蒂斯坦’首府‘斯卡都’的东面略微偏北方向,它处在‘萨尔托洛山脉’众山峰的包围之中,它的北面与东面,其山峰都高于它,其西面与南面的山头都矮于它。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它的东北面25.2公里处,是‘根特岗日峰’,海拔7401米,‘喀山’中排第59名,世界高峰中排147名。
它的东面21.6公里处,是‘舍披岗日1峰’,海拔7380米,‘喀山’中排第67名,世界高峰中排155名。
它的东面27.1公里处,是‘萨尔托洛岗日峰’,海拔7742米,‘喀山’中排第21名,世界高峰中排57名。
它的南面21.8公里处,是‘乔戈里萨峰’,海拔7668米,‘喀山’中排第28名,世界高峰中排73名。
而它的附近(北面的)5.6公里处就是‘K7峰’,海拔6934米,已经低于7000米,因此,无论是在‘喀山’中,还是在世界高峰中,它已经排在现有名次以外了。
在K6周围的山峰中,只有K7峰比它矮,并且K7是1955年哈佛登山俱乐部卡拉莫拉姆探险队的成员考察的,可能就是他们将其命名为K7。
K7的命名已经比英国人‘蒙哥马利’晚了整整90年,由此推算,长期没有名字的K6也不会是‘蒙哥马利’命名的。
K7萨拉克萨峰
正像K6位于‘巴尔蒂斯坦’,起名为‘巴尔蒂斯坦峰’一样,K7位于‘萨拉克萨’,也起名为‘萨拉克萨峰’了,只是这个‘萨拉克萨’是在‘巴尔蒂斯坦’管辖下的一个地区,那就更不出名了。
同K6一样,K7也是坐落在‘萨尔托罗山脉’上,它的坐标是35°27'53"N,76°34'34"E,位于k6‘巴尔蒂斯坦峰’的东北方向5.6公里处,海拔高度6935米,在‘喀山’中,排序在180名以前,在世界高峰中,也会排名在450名左右,还不算太矮。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K7‘萨拉克萨峰’引起世人的瞩目,还是外国登山者的原因。K7是一座特殊的岩石和冰峰。它位于‘查拉库萨’,在到达‘巴尔蒂斯坦’的‘胡舍’村后,仅需2-3天时间,就可徒步到达的突击地,作为登山界来讲,交通还是相对方便。
1976年,日本福冈的一支探险队在这座山峰上尝试了攀登,但失败了。
1977年,日本亚洲大学的登山探险队,试图从山的西面穿过查拉库萨冰川登上山顶,但又没有成功。
1982年,第三支日本探险队,再次尝试从‘查拉库萨’冰川方向登顶。这支由六名成员组成的探险队可能登到了6096米,还有838米的高度呢,不过他们打轿回府了。
1984年,日本长田滑雪高山俱乐部探险队也试图攀登这座山峰。他们在查拉库萨冰川建立了五个营地和一个大本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支日本队成功了。第一天,三名成员成功登顶;第二天,队长和另外两名成员也到达了顶峰。日本人在三次失败后,第四次成功了,也许应一句古语:再三不再四。
2012年,3名年轻的登山者,包括2名美国人及1名斯洛文尼亚人,沿东壁新路线登顶K7峰,刷新了山峰的西、东两面都成功登顶的记录。
K8锡亚冈日峰
K8‘锡亚冈日峰’坐落在‘锡亚琴山脉’的最西端,它的坐标35°39'49"N,76°45'41"E,海拔7422米,在‘喀山’中排56位,在世界高峰中排141名。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锡亚琴山脉’是与‘巴尔托洛山脉’直接链接的一条山脉,因此,K8‘锡亚冈日峰’西北距‘加舒布鲁姆1峰’8.2公里,距‘布洛阿特峰’24.6公里,东南邻近‘锡亚琴冰川’,南距‘根特冈日峰’15.4公里。
其实K8‘锡亚冈日峰’在当地还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玫瑰峰’,后来英国登山者将其翻译成英文‘SiaKangri’,‘Sia’的意思是‘玫瑰’,Kangri’的意思是‘雪的山峰’。
K8‘锡亚冈日峰’的位置比较特殊,大的方向它往东南是‘锡亚琴山脉’,往西北是‘巴尔托洛山脉’,往南是‘萨尔托罗山脉’。而‘萨尔托洛山脉’则是‘锡亚琴冰川’地区的西部边界。在K8峰东南约一公里处,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三国实际控制领土的交汇地点,它的西南部由巴基斯坦控制,东部由印度控制,而东北部则是‘喀刺昆仑走廊’,由中国控制,所以这个地区目前仍然是危险度很高的地方。
从1981年开始,印巴双方分别派出巡逻队抵达‘锡亚琴冰川’地区,进行侦察和适应性训练;1983年,印度军队偷偷开进了‘锡亚琴冰川’地区,开始在那里设立据点。翌年,印军又发动了“梅夫道”战役,抢占了冰川的两个山口——具有战略意义的‘锡亚拉山口’和‘萨尔托罗山口’,基本上控制了该地区,印巴两国在这里长期军事对峙,不时的发生炮战,而这两个山口距K8‘锡亚冈日峰’并不算远。
这期间,印度陆军的登山队于1981年,通过‘努布拉山谷’到达‘锡亚琴山口’和‘萨尔托罗山口’,也许是为印军日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同时他们也先后登山上了‘萨尔托罗冈日峰’和‘锡亚冈日峰’。
1986年,由印军少校率领的印裔美洲探险队。再次攀登了‘锡亚冈日峰’。
也许那里的局势太危险了,国外的登山爱好者,再也没有在K8‘锡亚冈日峰’出现。
今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锡亚冈日峰’东南一公里处,将会成为中国、巴基斯坦、印度三国边界的分界点,而‘喀刺昆仑山口’将不再是中巴边界的终点。
K9无名的山峰
相关资料上说,K9峰接近7000米,它靠近‘特兰戈塔峰’。查看地图,在‘特兰戈塔峰’附近,查不到高度在7000米左右的山峰。而‘特兰戈塔峰’远在K2‘乔戈里峰’的西南方向,远离那些以‘K’字母开头的山峰,K9在那个位置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K9峰低于7000米,没有查到它的名字,只能推测一下它的方位。
K1‘玛夏布鲁木峰’位于‘斯卡都’的东北方向,再往东北是K2‘乔戈里峰’,K3、K4、K5顺着‘巴尔托洛山脉’,一直走向东南,这就是英国人‘蒙哥马利’排序的方向。
后人从K6峰排起,K6、K7都是沿着‘萨尔托罗山脉’走向东北,一直到达K8。
从K8到K10、K12仍是沿‘萨尔托罗山脉’前行,但是换成了东南方向,比K7、K6更东更南的方向,见下图。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因此,从K8到K10、K11和K12,都是走向东南,那么K9也将会出现在这个方向上,并且可能在在K8与K10之间,将是K9的具体方位。
一个不到7000米的山头,并且处在众多7000米以上山峰的包围之中,就像篮球队中的小个子,并不被观众瞩目。在广阔的‘喀刺昆仑’无人区之中,论高度也好、比凶险也行、或者是容易攀登度,K9与这些条件一点都不沾边,也没有留下名字,不被世人关照,查不到它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K10、K11与K12
‘萨尔托罗山脉’也是一个海拔较高的山脉,它的第一高峰叫‘萨尔托洛冈日峰’,坐标35°23'58"N,76°50'55"E,海拔7742米,在‘喀山’中排21名,在世界高峰中排57名。它还有个名字叫‘盐菅康里峰’,是印度的第4高峰。
在K10峰北边880米处,是K11‘萨尔托罗冈日北峰’,它海拔7705米,在‘喀山’中排24名,在世界排第66名。不知为什么,这么高的一座山峰在印度国内竟没有被排序,因为印度第5高峰的称号给了高7672米的‘萨瑟冈日峰’了。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由于K10与K11的位置非常偏远,直到1962年,才有一支日本与巴基斯坦联合登山队通过东侧的东南山脊成功登顶。1984年发生‘锡亚琴冰川’争夺战以后,这里成了印巴争议区,双方的军队兵马相峙,时有炮战,就更没有人敢于光顾此地了。
至于K12峰,也是没有具体的名字,只知道它坐标35°17'45"N,77°01'21"E,海拔7469米,在K10东南16.9公里处,是‘萨尔托罗山脉’的第三高峰。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K12位于‘锡亚琴冰川’的西南部,其东北坡的‘K12冰川’,是‘锡亚琴冰川’的一个分支;其西坡是‘比拉丰冰川’,它的冰水流入‘丹萨姆河’,最终注入‘印度河’。
K12在早期曾有过几次登山活动。1957年,当时世界最著名登山探险家英国人‘埃里克·希普顿’就到达过K12峰,对它进行了侦察,并于1960年尝试登顶,但未成功。1971年,日本有两支探险队攀登,但都失败了。1974年,又有一支日本探险队前来登顶,这次他们成功了,有两名登山者到达山顶。非常可惜的是,他们在下山时摔倒并死亡,而他们的尸体再也没有找到。从那以后,K12成了印巴双方军队的争夺区,就没有人敢来了。
应该说明的是K12附近的山脊上,还有K12II(7428米),K12东I(7200米),K12东II(7100米),K12东III(7000米)等4座山峰,由于K12都没有名字,连累的它们也只能叫K12了。
K10、K11、K12都位于‘萨尔托洛山脉’的主脊线上,印巴双方都称其主权属于自己,但最终‘花’落谁家,还得慢慢等待。
K22与K35
在K12以后,能查到的还有K13、K22、K25、和K35。其中的K13是‘丹山峰’海拔6666米,K25是‘帕斯坦康峰’海拔6523米,它们都低于7000米,很难查到相关资料,就不去查了。
K22是‘萨瑟康日峰’,坐标34°52'00"N,77°45'13"E,海拔7672米,是‘萨瑟慕士塔格山脉’的最高峰。它位于印控拉达克地区的最北端。‘萨瑟康日’是“黄色山峰”的意思,因为该山的岩石是明亮的黄色的,在夏天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冰雪融化,从山顶山脊都可以看到黄色的花岗岩。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严格的讲,‘萨瑟康日峰’是由7个山头组成,最高的当然是‘萨I峰’了,它高7672米,最低的是‘萨V峰’‘萨VI峰’,它们都是7300米。
由于K22‘萨瑟康日峰’位于拉达克复地,这里安全条件较好,在印度来讲,它也是热门的登山线路,每年都有人报名登山。补充一点,K22‘萨瑟康日峰’是印度的第5高峰。
K35是‘玛莫斯通康日峰’,它位于中印实际控制线所在‘里莫慕士塔格山脉’之中,它离K8‘锡亚冈日峰’最远,长达123.6公里,在中印实际控制线以西几十公里的地方,属于印控拉达克。
K35‘玛莫斯通康日峰’,坐标35°08'31"N,77°34'41"E,海拔7516米,是‘喀山’的第39位高峰,在世界高峰中排序106名;也是印度的第6高峰。
1984年,一支印度-日本远征队经过东北山脊,首次登顶。也许离中印实际控制线太近了,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光顾。
K6—K35的相对方位见下图。
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有驾
至于在K13以后出现了断档,直接跳到了K22、K25、和K35,其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图表均取自网上,或稍加改动,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