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福特汽车的道德危机

1972年5月,加州,一辆汽车因为中途停靠,被后面一辆汽车追尾,起火爆炸,两名乘客,一人死亡,一人全身大面积烧伤。起火的这辆汽车是福特公司在1971年推出的紧凑型小车Pinto,售价2000美金,低廉的价格使得Pinto备受欢迎,此后10年间福特一共售出317万辆Pinto。
好景不长,1977年10月,美国记者MarkDowie发表了一篇长达十几页的调查报告《疯狂的平托》。Dowie在文章中引用大量的数据,指出福特生产的紧凑型汽车平托(Pinto)自上市以来,类似的起火事故已经发生500多起,原因正是因为Pinto车的油箱有着致命的设计错误。福特汽车为了降低成本,将油箱放在了后轮轴承的后方,一旦遭受剧烈碰撞,油箱就会受到挤压,引起汽油泄漏,导致爆炸。
Dowie在调查报告中提到,福特公司的管理层虽然知道油箱的设计缺陷,但依然选择放弃加固设计,原因是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加固设计的成本远远大于赔偿金。
福特汽车详细计算了汽车油箱泄露的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
销量:1100万辆小车,150万辆卡车
单位成本:每辆小车11元,每辆卡车11元
总成本:1100万x11+150万x11=1.375亿美元
收益:
避免:180人死亡,180人烧伤,2100辆车报废
其中,每例死亡20万美元,每例烧伤6.7万美元,每辆报废车价值700美元
收益:180x20万+180x6.7万+2100x700=4953万美元。
在福特汽车的成本收益分析中,一条人命值只20万美元,这个数字立即成为舆论的焦点,文章发表后,批评谴责福特汽车的声音接踵而至。
面对公关危机,福特公司也不示弱,在庭审过程中,福特指出Dowie爆料的福特内部文件完全是子虚乌有,道听途说。法庭在后来的调查之后,发现Dowie提出的成本收益分析表与本案无关,但一系列的内部文件仍然揭露出一个事实,福特确实使用了成本收益分析,最后决定放弃油箱加固。
福特之所以受到全国的批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无法接受一条人命的价值被量化为几十万美金,但其实,福特公司这么做,并非没有依据。1971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用未来收入折现法计算出一条生命的价值为20万美金,福特汽车引用这一数据,但没有做详细说明,一时间加深了人们的误解。
为了打赢官司,福特公司提供了1975年和1976年美国市场同等级别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死亡数据,从数据中,福特Pinto发生事故后死亡人数确实比丰田花冠、大众甲壳虫都少。这份数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但福特汽车确实“倒霉”,最后还是输了,而且是输在数据上。法官们最终还是拒绝了福特提供的这份数据,他们认为,福特提供的数据只能反映Pinto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死亡人数,而此真正需要分析的,是事故发生之后,因为着火而致死的比率。国家公路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最后证明:从1971年至1977年,Pinto因为追尾发生的着火事件,造成27人死亡、24人受伤,这些数据比其他汽车都要高。1976年,Pinto占全美汽车总数的1.9%,但在所有汽车着火导致乘客死亡的事故中,Pinto占了全国的4.1%,这组不成比例的数字证明,Pinto汽车更加容易着火。法庭最后判决福特赔偿受害人250万美金,并处35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看完整个事件,可以发现决定这场官司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数据。福特公司显然利用了详细的成本收益分析,量化了各个来源的成本和收益,最后从资本逐利的角度,选择了置之不理。福特用数据为自己申辩,法庭同样从正确的角度分析数据,最后让福特输了官司。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收益分析虽然让福特陷入了道德风波,但却成了美国政府最重要的决策方法,这背后的思想,简单来说,就是量化。任何一个决策都不能凭空制定,背后必须有量化的分析支撑,虽然量化生命价值难以让人接受,但在社会决策中,给生命定价也许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