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制造中,发黑和发蓝是两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方式,主要用于增强钢材料的防锈和防腐蚀性能,并赋予产品更好的外观。尽管它们在工艺步骤上相似,但处理结果却因温度差异而有所不同。事实上,有时人们会将发黑处理也称为发蓝处理。
这两种处理方法的核心原理是将钢制零件浸入化学溶液中,并加热到特定温度,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一层光滑且致密的四氧化三铁(Fe3O4)薄膜。这层薄膜能有效隔绝空气,防止钢件内部进一步氧化,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根据处理温度的不同,这层氧化膜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在550℃时呈现天蓝色,即所谓的发蓝处理;而在130℃~150℃时则呈现暗黑色,也就是发黑处理。
发黑和发蓝处理中使用的化学溶液成分不同,但通常都包含强氧化剂,这是形成光滑、致密的Fe3O4氧化膜的关键。发蓝处理一般采用碱性氧化剂,如氢氧化钠、亚硝酸钠和磷酸三钠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处理工件。而发黑处理则使用这些物质的水溶液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然而,仅通过发黑或发蓝处理形成的氧化膜虽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其厚度较薄且柔软,容易受损。此外,氧化膜表面存在微观孔隙,直接使用时防锈防腐蚀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提高膜层的保护性能,通常会在发黑处理后进行额外的皂化处理和浸油处理。皂化处理可以填充氧化膜表面的微观孔隙,形成封闭结构;而浸油处理则可以在零件表面形成一层油膜,进一步增强防锈和抗腐蚀能力。
总的来说,发黑和发蓝处理在工艺上相似但结果不同,它们都是通过形成Fe3O4氧化膜来保护钢制零件免受锈蚀和腐蚀的影响。发蓝处理多用于兵器等高端装备制造中,而发黑处理则更常见于普通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