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也被称为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正在引领汽车行业进入一个电池与车身紧密结合的新时代。这一技术的实施,使得电池包与车身之间的密封成为了一个技术焦点。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零跑C01、比亚迪海豹EV和特斯拉4680 Model Y这三款量产车型,来探讨不同的CTB密封策略及其特点。
三款车型在CTB集成思路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也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密封策略。零跑C01保留了模组,并将电池包上盖的功能集成到车身上;比亚迪海豹EV则完全取消了模组,将电池包上盖与车身地板集成;而特斯拉4680 Model Y在无模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电池包上盖与地板和座椅横梁集成。这些不同的集成思路导致了两种基本的CTB密封方案:一种是车身地板密封电池包,如零跑C01;另一种是电池包密封车身,如比亚迪海豹EV和特斯拉4680 Model Y。
在比较这两种密封方案时,我们可以发现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方案在安全性、制造和维护方面更具优势。因为电池包密封失效可能带来的后果远比车身密封失效严重。此外,这种方案也延续了原有的电池密封设计和产线,降低了变动风险。而零跑式的方案则需要对电池的密封进行全面的重新设计,增加了风险。
尽管特斯拉和比亚迪在总体的密封思路上一致,但在具体实施上仍存在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密封面的布置和密封介质的选择上。例如,特斯拉Model Y将密封面布置在车身门槛梁下方,而比亚迪海豹EV则将密封面布置在车身门槛侧上方。这种差异导致了两者在密封结构和制造工艺上的不同。
特斯拉Model Y的密封面方案需要处理高度方向上的落差问题,而比亚迪海豹EV则通过同面密封简化了这一问题。但海豹EV的密封面需要更高的精度来保证密封效果,这要求车身地板的密封面做成完整的一体式密封板。
在密封介质的选择上,特斯拉Model Y采用了发泡硅胶和泡棉的组合方案,而比亚迪海豹EV则选择了泡棉方案。这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