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SI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是评估车辆在碰撞事故中对乘员保护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数结合了中国保险赔付情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研究机构的数据,针对多种严重碰撞情形进行了实车测试评价。这些评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的安全信息,还促进了汽车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1. 安全装备配置概览
在2018至2020年间,C-IASI按照2017版规程对73款车型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主驾驶安全气囊配置达到100%,副驾驶安全气囊配置率为99%,前排侧气帘配置率为93%,而头部气帘(前后)配置率为66%。此外,膝部气囊和后排侧气帘的配置率分别为22%和5%。
2. 乘员安全整体表现
C-IASI 2017版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包括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四个测试项目。在这些测试中,获得优秀(G)评级的车型占比为58%,良好(A)评级的车型占比为16%。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的整体评价优秀率达到了87%,相较于2018年的22%有了显著提升。
3. 单项测试工况分析
在各个单项测试中,车内乘员保护性能也有显著提升。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71%的车型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评级;侧面碰撞测试中,81%的车型表现良好及以上;车顶强度测试中,高达97%的车型达到了良好及以上的标准;而在座椅/头枕测试中,所有车型均表现出色,100%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评级。
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主要模拟车辆前部一侧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的情况。从约束系统、假人运动和车辆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20年的整体评价优秀率、车体结构优秀率和约束系统优秀率均有大幅提升。
在小偏置碰撞测试中,73%的车型在车辆结构方面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评级。其中,乘员舱下部的表现优于上部。
侧面碰撞测试则模拟了十字路口典型的碰撞事故。从假人头部保护、假人伤害和车辆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特别是配备侧气帘的车型在测试中表现尤为出色。
在车辆结构方面,测试车型的车身强度也有所增强。在侧面碰撞测试中,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线之间的距离平均值明显高于优秀评价的阈值。
研究还发现,侧气帘对侧面碰撞的整体表现有重要影响。配备侧气帘的车型在侧面碰撞测试中获得良好及以上评级的比例远高于未配备侧气帘的车型。
车顶强度测试模拟了车辆翻滚的事故形态,主要考核车顶的抗压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车型的车顶强度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部分车型的车顶强度峰值载荷甚至超过了8万N。
在座椅/头枕测试中,主要评估座椅和头枕在减少颈部伤害方面的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车型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整体评价优秀率高达96%。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道路安全要求的提高,C-IASI已经对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进行了升级。2020版规程在2017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乘员侧正面25%偏置(右侧小偏置)测试项目,以更全面地评估车辆的安全性能。新规程已于2021年3月31日正式实施,并将继续对车内乘员安全指数的新规程测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