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T—34”中,克劳斯·耶格尔的角色展现了其独特的军事生涯。在1941年12月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以国防军第11装甲师坦克军官的身份亮相。而到了1944年,他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加入了党卫队,并晋升为旗队长。此时,他接到了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的命令,负责组建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回顾耶格尔的历程,可以发现,他先从国防军起步,后转入党卫队,这样的经历在党卫队第12装甲师的历任师长中相当罕见。诸如弗里茨·维特、库特·迈尔、休伯特·迈耶以及雨果·克拉斯等人,都是老党卫队出身,无国防军背景。唯有弗里茨·克雷默的经历与耶格尔有相似之处。
克雷默在战争初期服务于国防军的第13步兵师。到了1943年,他被调入党卫队第1装甲军,由赛普·迪特里希指挥,担任参谋职务。诺曼底战役期间,他更是成为了迪特里希的得力助手。此后,克雷默接替了休伯特·迈耶的职位,成为党卫队第12装甲师的师长。1945年,他出任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的参谋长,并在同年5月与迪特里希共同向美军投降。然而,战后他因参与马尔梅迪大屠杀而受审,最终被判定犯有战争罪,入狱10年。他在1952年获得释放,但于1959年离世。
在电影“T-34”中,耶格尔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位前线中级军官,透出一股党卫队特有的彪悍气息,其脸上的刀疤不禁让人联想到“欧洲最危险的男人”——斯科尔泽尼。从耶格尔的装甲兵背景来看,他的形象似乎融合了党卫队装甲兵悍将库特·迈尔和马克斯·温舍等人的特质。而他在国防军的经历,又为他增添了一抹“骑士精神”的色彩。尽管耶格尔在电影中的形象未能完全摆脱苏联—俄罗斯电影中德国人反面形象的刻板印象,但相比老苏联电影中那些脸谱化的德军形象,他无疑显得更为客观和立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