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阿基米德蜗杆的法向齿形,并通过creo建模展示了其获取方式。然而,关于“法向”的概念可能仍有些模糊。经过翻阅大量书籍和资料,我对此有了更新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研究心得和结论,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也欢迎各位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来明确蜗杆的“法向”定义。对于斜齿条齿条来说,法向的定义相对直观,如下图所示,它与齿条齿向方向垂直的面是容易确定的。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到,齿向上每一点的法向都是相互平行的。
但如果是圆柱蜗杆呢?沿着齿向方向,不同直径上的点与螺旋面垂直的方向显然是有所不同的。根据书上的定义,蜗杆的法向被视为法向螺旋线的切点方向。为了方便理解,我特意建立了一个阿基米德蜗杆模型,其轴截面为直线。
由于这是双头蜗杆,我先构建了一个头的螺旋齿,然后再沿着轴进行阵列。
那么,如何找到我们所说的法向螺旋面呢?我所建立的是右旋螺旋面,我的理解是,构建一个与螺旋升角互余的左旋螺旋面应该能满足这个需求。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进一步来说,法向齿形应该是此螺旋面与之前的蜗杆螺旋面的交点,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法向齿形。
至此,关于蜗杆的“法向”定义我已经阐述完毕。那么,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法向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法截面。
法截面是通过蜗杆齿的中心,与蜗杆螺旋面的切平面垂直的一个平面。
截取后得到的平面如下所示:
再将之前构建的螺旋面放置于此,进行对比观察。
可以清晰地看到,平面与法向螺旋面非常接近,但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异。这正好解释了分度圆的法向齿厚问题。以下是放大后的图形:
三维模型的精度与建模的精细度息息相关。在MATLAB中编程,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出蜗杆的法截面齿形。图中以“+”标记的是法向齿形,而旁边展示的则是轴向齿形。可以观察到,法截面齿形呈现凸起的形态。
为了验证这一结果的准确性,我将creo中的模型与MATLAB计算出的齿形一同导入CAD软件中进行对比。
将它们对齐并放大观察,发现MATLAB计算出的分度圆齿厚为5.37519mm,而模型测量结果为5.37392mm,两者之间的差距仅为0.00127mm,从而相互印证了其正确性。
尽管不同类型的蜗杆其齿形各异,但“法向”这一概念始终是相同的。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阅读本文,期待与大家就相关话题展开更深入的探讨。同时,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在齿轮设计及加工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