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质量度量,从IPTV谈起

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缩写词
“你听说过汽车质量的IPTV吗?”
周末带孩子出去玩时,看到微信里一位朋友的提问,我作为从事汽车质量工作多年的人,竟然一时语塞,对这个缩写毫无头绪。于是赶紧上网搜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汽车质量度量,从IPTV谈起-有驾
IPTV,即每千辆车的事故数(Incidents Per thousand vehicles),这个指标在汽车行业中被用来衡量车辆各部件的质量情况。要知道,一辆汽车由10,000多个部件组成,其中不少都容易出问题。通过计算每个部件的IPTV,我们就能大致估计出其性能如何。举个例子,假设某款汽车的前照灯存在制造缺陷,每10辆车中就有1辆出现前照灯故障,那么对于1000辆车来说,就会有100辆车的前照灯出问题,这里的IPTV值就是100。
解析六个环节
这个指标主要是质保质量工程师(Warranty Quality Engineer,简称WQE)所关心的,他们面对的是终端用户。因此,即便同样在质量部门工作,负责软件质量的工程师可能会对这个指标不太了解,因为他们的工作重心并不在此。为了更好地定位问题,我们需要从全局角度了解质量部门的六大环节。汽车电子开发是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质量部门内部,不同环节的成员所具备的知识体系和工作内容也可能大相径庭——
汽车质量度量,从IPTV谈起-有驾
这六大环节分别是:面向下游供应商的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负责软件质量的软件质量工程师(SWQE),负责项目前期质量的客户前期质量工程师(CAQE),负责产线质量的产品质量工程师(PQE),负责上游客户质量的客户质量工程师(CQE),以及负责终端用户的质保质量工程师(WQE)。
探讨三个关键指标
在质量部门内部,不同环节之间可能会因为认知差异而产生误解。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壁垒,让大家达成共识呢?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理念中提到了三个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简称KPI):品质、成本和交付(常简写为QCD)。通过对这三个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持续改进业务运营。
汽车质量度量,从IPTV谈起-有驾
以品质(Quality)为例,问题数除以规模(Defect number / Size)是衡量该维度KPI的一种通用计算方法。在质保环节(Warranty),问题数表现为“事故数(Incidents)”,而规模则是“千辆车”,两者相除即得到IPTV。在软件环节,问题数变成了“缺陷数量(defects)”,规模变成了“千行代码数(KLOC)”,相除后得到的是缺陷密度。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其他两个维度,只要厘清了QCD之间的关系,部门间的壁垒自然迎刃而解,大家也就能更好地协同合作了。
聚焦一个过程域
在ASPICE的【MAN.6 度量】过程域中,详细定义了度量活动的目标、成果、实践和工作产品等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与CMMI将度量与分析(MA)过程域列为二级甚至更高级别过程域通过的必要条件不同,MAN.6并未被列入VDA审核的16个关键过程域之中。不过,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成熟,相信未来这一领域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汽车质量度量,从IPTV谈起-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