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EPC+F模式分析(4个典型案例)

EPC+F模式解析
一、EPC+F概念简述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是指受业主委托的承包商,在合同规定下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环节。而EPC+F中的"F"指的是融资(Financing),意味着承包商还将协助业主解决部分或全部项目融资问题,以推动项目启动。
二、EPC+F的应用领域
EPC+F模式多见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如使用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进行的投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政府可能直接或通过其代理机构(如地方国企)与EPC承包商合作,后者则可能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来优化融资结构。
三、EPC+F模式下的主体关系
在EPC+F模式中,通常涉及政府、地方国企、EPC承包商和合资公司等主体。其中,EPC承包商通过竞标获得项目承包权,而合资公司则可能是由地方国企与EPC承包商或其关联方共同设立,以便利融资和工程款结算。
四、EPC+F模式的核心问题
EPC+F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投资回收及合规性。资金来源可能包括承包商股权出资、项目资产抵押融资等;资金使用则主要用于项目建设及相关费用;投资回收则依赖于项目自身收益及政府支持;所有活动都需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五、EPC+F模式的优劣势
优势包括:满足短期业绩要求、提高实施效率、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融资问题。劣势则包括:可能掩盖运营期收益风险、未涉及高附加值的后期运营维护环节。
六、EPC+F模式案例分析
多个案例显示,EPC+F模式在实践中形式多样,包括不同的采购主体、融资方式和融资范围。这些案例共同证明了EPC+F模式在公共设施项目融资建设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