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武漢故事 | 国际供应链观察】
1)关税大刀砍向自己人:沃尔沃美国裁员800人揭保护主义“反噬”真相
2)沃尔沃美国大裁员:一场关税政策引发的“产业链地震” ——800名工人失业背后,美国保护主义如何反噬本土制造业?
2025年4月18日,沃尔沃集团北美公司的一封内部邮件,将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弗吉尼亚三州的数千名工人推入焦虑之中。邮件中写道:“因市场需求下降与关税政策冲击,公司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裁撤550至800个岗位。”这一消息迅速登上全球媒体头条,成为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下汽车制造业危机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裁员风暴:三州工厂的“生存危机”
此次裁员波及沃尔沃在美国东海岸的三家核心工厂:
- 宾夕法尼亚州马库恩吉的麦克卡车工厂:250-350名工人将失去工作,占该厂员工总数的8%-11%。
- 弗吉尼亚州都柏林的新河谷工厂:250-350人被裁,该厂以生产重型卡车闻名,此前订单量占北美市场份额的15%。
- 马里兰州黑格斯敦的动力总成工厂:50-100名技术工人面临失业,该厂主要供应变速箱和发动机核心部件。
沃尔沃官方数据显示,其在北美拥有近2万名员工,此次裁员比例约占当地总劳动力的4%。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沃尔沃首次收缩美国业务。2023年,该公司已因“政策不确定性”关闭北卡罗来纳州一家工厂,裁员300余人。
关税“利刃”:成本激增与订单暴跌的双重绞杀
沃尔沃将裁员归咎于“市场需求下降”,但更深层原因直指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自2024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惩罚性关税,覆盖中国、墨西哥及欧洲产品,税率最高达25%(钢铁铝材)至145%(部分中国商品)。这一政策导致沃尔沃等依赖全球供应链的车企成本飙升。
数据揭示冲击强度:
- 单车制造成本增加12%-15%:关键零部件如变速箱模块、电子控制系统因关税额外支出。
- 重型卡车订单量同比暴跌18%:物流企业因运营成本上升推迟采购计划。
- 美国新车库存降至269万辆:较2024年初减少10.2%,市场陷入“低需求—高成本”恶性循环。
“关税政策让每辆卡车的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少8%,我们不得不调整生产规模。”沃尔沃北美发言人在声明中坦言。
产业链外逃:保护主义催生“资本迁徙潮”
讽刺的是,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重振本土制造”,却加速了产业链外流。沃尔沃近年已逐步将生产线转移至墨西哥、泰国等成本更低、贸易政策更稳定的地区。例如,原计划扩建的弗吉尼亚工厂被搁置,而墨西哥瓜纳华托的新基地却在2024年吸纳了原属美国的3亿美元投资。
行业连锁反应:
- Stellantis集团(克莱斯勒母公司)暂停美加墨多地工厂,临时裁员900人。
- 通用汽车削减底特律电动车厂200个岗位,加拿大安大略工厂500名工人面临“无限期失业”。
经济学家指出,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速度较政策实施前加快37%。
政策悖论:谁在为“美国优先”买单?
特朗普宣称关税将“迫使企业回流”,但现实截然相反。以沃尔沃为例,其美国工厂仍需进口40%的零部件,关税成本最终转嫁至消费者与工人。马里兰州被裁焊工约翰·米勒抱怨:“他们(政府)说保护我们,结果却让我们丢了饭碗。”
更深层矛盾凸显:
- 技术脱钩困境:美国本土缺乏完整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车企仍需依赖亚洲供应商。
- 资本“用脚投票”:2024年,美国汽车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2%,主要流向东南亚和拉美。
“企业可以妥协利润,但无法违背效率。”行业分析师评论称。
结构性震荡:美国制造业的“不可逆创伤”
沃尔沃裁员仅是冰山一角。当前美国汽车业正面临三重冲击:
1. 电动化转型滞后:欧洲与中国车企已抢占新能源赛道,美国传统制造商陷入被动。
2. 供应链僵化:关税壁垒推高本土采购成本,反而削弱国际竞争力。
3. 政策不确定性:特朗普“摇摆不定”的贸易立场令企业长期规划陷入瘫痪。
正如宾夕法尼亚州被裁员工工会代表所言:“我们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而真正的输家是美国制造业的未来。”
- **本文综合援引**:沃尔沃集团声明、美国商务部数据、行业分析报告、路透社、CNBC等权威信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