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日本媒体突然报道了:多名日产前工程师加入比亚迪,参与面向日本市场的K-Car项目日本车圈这回是真坐不住了——要知道K-Car可是他们的“主场基本盘”,街巷里跑的七成小型车都是这品类,外来品牌想挤进来,光懂技术还不够,得吃透那些“看不见的规则”,而这些日产前工程师,刚好攥着钥匙。K-Car的规矩有多死?长不能超3.4米、宽顶死1.48米,东京老巷子里的车位比自行车位大不了多少,侧滑门、4.5米内的转弯半径都是“刚需”。之前有外资品牌试水,光因为侧滑门开关角度没贴合日本主妇的使用习惯,就改了3版模具,折腾大半年。这些前日产工程师熟门熟路,连座椅面料要耐住关东梅雨季的潮湿、空调出风要避开方向盘遮挡,都能一次定调,省的可不是一点时间成本。比亚迪也不是没准备,海鸥、海豚的三电系统早跑透了,热管理、座舱逻辑都成熟,虽然尺寸比K-Car大,但平台化技术能直接“缩圈”适配。真正难的是日本的合规门槛——碰撞测试要测侧面柱碰、行人保护得考虑樱花季的落叶堆积影响,连耐久测试都要模拟北海道零下20度的低温启动。这些工程师手里有现成的测试用例和整改清单,能让项目少走“踩坑”的弯路,不用到了认证环节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