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车展,还是流量明星和网红的秀场吗?2025上海车展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过去那种高管直播、噱头满天飞的热闹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技术硬核、安全为王的风潮。雷军们不再刷屏,车企放下流量包袱,回归汽车的本质——技术和产品。这场以“返璞归真”为主题的车展,不仅让观众大开眼界,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汽车行业的新方向。没了喧嚣,上海车展到底靠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想当年,车展就是个大派对。高管们像串门的老邻居,拿着手机直播,争着抢流量风头。2023年,雷军在展台上“打卡”,周鸿祎挤进人群“蹭热度”,车企恨不得把展台变成综艺舞台。可2025年,上海车展的画风变了。法雷奥的展台上,挤满了西装革履的外国客户,个个拿着笔记本,聊的是技术合作和产品细节。观众路过,瞧见的不是网红打卡,而是工程师们围着设备指点江山。据说,今年技术展区的人流量比去年多了三成,热闹得像赶集。没了流量明星的加持,车企反倒更像回事儿了,观众也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说起踏实,智能驾驶这事儿最能说明问题。以前车企宣传,个个都吹“自动驾驶”,搞得消费者以为方向盘都能扔了。可现实呢?技术还停在L2级别,离真正的无人驾驶差着十万八千里。2025年,工信部一纸规范下来,车企的宣传老实多了。比亚迪把“天神之眼”改成了“驾驶辅助”,华为的ADS 4系统也老老实实加了“辅助”俩字,就连小米汽车也收敛了智驾的“大饼”。这转变可不是嘴上说说,背后是行业对安全的敬畏。数据显示,自从规范出台,L2级别辅助驾驶的普及率蹿升了四成,消费者也从“追风”变成了“求稳”。
车展上,观众围着展车问的不再是“能不能自己开”,而是“刹车灵不灵”“遇到突发情况咋办”。这心态,活脱脱从追星族变成了理性买家。
说到安全,2025上海车展简直把这俩字刻在了每个展台上。吉利发布会,20分钟里“安全”俩字提了61次,讲得观众耳朵都起了茧子。莲花更狠,直接宣布开源底盘技术,还搞了个安全驾驶训练营,摆明了要让消费者开得安心。蔚来则把自家智能驾驶芯片吹上了天,说这是决定安全上限的“新三大件”。这些事儿听着玄乎,但细想全是干货。
过去车企比谁的屏幕大、谁的音响响,现在比的是谁的刹车快、谁的防护硬。安全这东西,平时看不见,关键时刻能救命。车展上,观众听着这些技术讲解,眼神里透着信赖,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安全之外,供应链展区也成了车展的“香饽饽”。今年上海车展头一回搞了个10万平方米的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热闹得像个国际大集。国产的元戎启行、Momenta跟国际巨头采埃孚同台PK,个个拿出看家本领。Momenta宣布跟六大品牌签了战略合作,采埃孚则跟蔚来搞定了线控转向量产,技术突破让人眼前一亮。
据说,这展区的参展商比去年多了两成,展台前人头攒动,洽谈区连个空位都没有。观众路过,瞧着这些高科技设备,忍不住感叹:“中国制造”这块牌子,硬气了!从造车到造“芯”,中国供应链的崛起,让人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如果说供应链展区秀了“中国智造”的肌肉,那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就是秀了全球影响力。奇瑞这次玩了个大的,展台上请了5000名海外经销商,主题定得霸气——“中国汽车,全球冠军”。他们还拉着多国媒体搞混动长测,硬是把展台变成了国际秀场。
比亚迪和捷途的展台更热闹,中东、东南亚的经销商直接现场下单,订单多得数不过来。零跑就更聪明了,搭上Stellantis集团的顺风车,2024年海外交付超1.3万辆,靠“轻资产出海”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经逼近两成,妥妥的“中国速度”。观众站在展台前,看着这些中国车企的海外成绩单,心里那股自豪感,简直要溢出来了。
这场车展,不止是技术的狂欢,更是汽车行业的一次“洗心革面”。安全、技术、供应链、国际化,每一个点都让人看到汽车的未来不是梦,而是脚踏实地的进步。
消费者呢?以后买车得多留个心眼儿,看看安全配置硬不硬、技术参数实不实。车企也得卯足劲儿,继续在技术上“卷”,别再想着靠流量忽悠人。上海车展这面旗帜,算是给行业指了条明路。
汽车的未来,从“返璞归真”开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