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燃油车,最近突然有种“老干部身体又好了”的错觉,本来以为会像我上个月丢的健身卡一样,慢慢消失在历史进程的大潮中,没想到人家不仅没凉透,还悄摸地连着三个月反弹,年内居然还实现正增长。你要问我怎么看?我只能说,这年头,连燃油车都能复活,万物皆有可能,别的不说,我搁这儿还指望我的发际线明年也能反弹呢。
你看市场上的风向,前几天还说纯电车碾压式增长,插混、增程费劲巴拉地跟在后面吆喝,燃油车这边本来被唱衰得跟“大龄剩男”,一转身就开了个回血Buff。数据可不是我瞎编,据说8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干到了90.2万辆,同比涨了13.5%。而且,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从6月到8月已经是第三个月连续增长了,分别是98万、81.3万、90.2万,增长率9.7%、9.5%、13.5%。要不是咱统计的是汽车,不是彩票,真的得怀疑是不是系统bug。
年初的时候,大家还像逢年过节一样,排队往燃油车上贴“时代的眼泪”标签。去年这一年,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跌了17.4%,市场份额也砍到了51%,甚至比我看待自己的工资还有些不屑。舆论上各种“燃油车要没”,搞得好像买个油车是认祖归宗拯救产业,结果你看这反弹速度,简直给那些唱衰的专家脸上来了一记大巴掌,热乎的。
当然了,这波反弹是不是绵长还得打个问号,但能让燃油车玩家集体嗨翻,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在新能源车呼风唤雨的年代,燃油车不仅还有市场,而且韧性比不少网红还耐操。消费需求没死,哪怕嘴上骂得狠,实际买车的时候,大家还是习惯开油,毕竟电车那点“里程焦虑”和“充电难”,跟我和外卖之间的距离一样,永远只隔着一个“没电”。
说到底,这轮增长还是拜那些合资大厂和自主品牌所赐。头部合资车企在新能源布局方面一向“磨洋工”,渗透率普遍不到十分之一,主力车型还是油车,毕竟守住基本盘,比什么转型豪言都实在。谁还没点不舍得放下的旧爱?于是乎,“油电同进”成了最安全的姿势,别拧太猛,锅还能用,饭还得吃。合资品牌频频出招,价格战、智舱、智能驾驶,各种概念炒到天上,但核心就两件事:让利和智能化,贵的变便宜,傻的变聪明,哪怕只聪明一点点,也够对手头晕。
像上汽通用搞的一口价模式,这年头讲究效率,狠狠砍掉砍价环节,直接杀到最低,还让人感觉自己买车好像吃了顿团购自助餐。看看别克昂科威PLUS,早早用上了一口价,前七个月销量顶了6.1万台,涨了328%。你要问这是不是车好,还是价格好,真不一定,许多消费者就是喜欢便宜一点、安心一点。
自主品牌也是一副死磕劲儿。吉利一边新能源玩得正欢,一边燃油车板块发力,把“油电协同”写进教科书。卖得狠的新款博越L指导价直接砍到9.99万,老款还得11.57万,这一波降价打得市场直呼受不了了。博越L今年头八个月销量蹭蹭蹭地到了12.6万,涨了80%。星越L那边也不示弱,1-8月卖了18.1万,涨了45%。说白了,在中国市场,价格依然是至高无上的法宝,嘴上说创新,钱包里都是算计。
奇瑞也是个杠精选手,一面进军电动圈,一面牢牢不放油车阵地。瑞虎8当家,销量干到12万辆,同比涨20%,捷途X70也蹭了将近7万,讲真,不是燃油车真卖不好,只是你家的燃油车不行——奇瑞领导亲自下场说的,要不这口气,和我家隔壁养鸽子的老大爷有得一拼。
合资那边,看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个个都是油电大杂烩,谁也不敢一步卖空家底,一汽丰田尤其活跃,荣放、卡罗拉锐放这两个“常青树”今年继续上分,八个月卖了十三三、十一九,涨了19%、6.2%。一汽丰田干脆端出一锅心灵鸡汤,坚信这都是自己深谋远虑、洞察需求的结果,谁说油车不智能?我们说智能,它就是智能!荣放和卡罗拉锐放把丰田本家最新的那些智能玩意都涂了个遍,打破“不智能”印象,买回家感觉像给爸妈换了个带蓝牙的收音机。
而这么闹腾的表象下,业内其实心里都清楚,燃油车市场以后可能会越变越小,收缩到三分之一或四成。长安高管不久前公开发话,说以后还会有至少35%的用户选油车。毕竟电动车再香,家里没地儿充电、心里有忧虑,最后还是离不开“加油站”的怀抱。头部车企们也不傻,嘴上喊转型,实际动作却步步为营。靠油车稳盘,等新能源那边彻底成熟再大步搬家,不然现在全押电,万一电袋子漏了,还得靠老爷车续命。
自主品牌比如吉利,开年就说不会舍弃油车业务,决定持续升级,长城汽车也跟风喊口号,意思是“电是主角,油是钞票”。国外那些大厂,一个个也是做了逃兵,沃尔沃、奔驰、奥迪这些个牌子,前些年卖力忽悠“全面电动化”,结果现在又转回头,暂停全面电动,继续下血本跟油车死磕到底。毕竟国际惯例,就是战略摇摆,技术焦虑,最后还是韧性“摆烂”。
但你要真想靠燃油车逆转乾坤,还是别幻想了。从大势来看,国内都在为新能源加油冲刺,车企嘴上一边说油电同进,其实更多是用燃油车撑起现金流、拯救利润,那些在新能源板块掉队的合资品牌,最近全在使劲追赶,力求转型不掉队。像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这几个,新能源领域已经有点进展,像铂智3X、日产N7都卖得挺热。广汽丰田更是信心十足,居然和华为约好了要“深度合作”,华为车BU准备全部栈方案,两年仨新车,2027两款还全量搭载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
未来的车市,大概率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油电混打,谁也不敢孤注一掷。现在的车企说着拥抱变化,嘴角微笑,心里滴血,转型路上,只能靠油车给新业务续命,电车和油车的恩怨纠缠下去,和姐弟俩抢遥控器一样,不到停电关机那一刻,谁也不肯认输。
至于消费者,你要问我建议,油车好、电车好?反正这年头买啥都像买基金,明天咋样天知道。电车可能给你带来科技畅想,油车带着稳定可靠,车企要赚钱,政策要进步,消费者要折腾,各自掂量掂量,别等买完了又回头吐槽。毕竟,谁也不是“懂车帝”,挣钱少才是真王道。
最后,“燃油车又活了?”其实活的不是车,是大家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个市场走到了2024年,还能被燃油车激活点情绪,就像无限续杯的可乐,你喝着开心,肚子里全是气。至于燃油车还能蹦跶多久,这谁也不敢打包票。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在中国市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唯有变化本身不可替代。说不定下次,轮到电动车掉队,你我再见证一次“传统的力量”。到时候,别忘了给“油电同进”的车企点个赞,也算对被反复碾压的历史,补上一口黑色幽默的药。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