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承诺60天账期,真是供应商的救命稻草?速看真相!

最近,咱们国家的汽车行业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表面上看是关于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结账快慢的问题,但往深了看,这事儿关系到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健康,甚至影响到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这事的核心,就是一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词——“账期”,说白了,就是车企拿到供应商的零件后,拖多久才给人家付钱。

过去,这个时间长得有点离谱,现在,国家和行业协会一起出手,要求把这个时间缩短到60天。

那么,这个“60天账期”的承诺,到底能不能成为那些被拖欠款项压得喘不过气的供应商们的救命稻草呢?

车企承诺60天账期,真是供应商的救命稻草?速看真相!-有驾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咱们先得明白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个什么状况。

一个字,卷。

这个“卷”已经不是简单的竞争了,而是一场近乎白热化的“价格战”。

你今天降价一万,我明天就敢送全套保险加保养;你推出一款新车,配置拉满,价格打到地板,我马上跟进一款配置更高、价格更低的。

大家都在一个池子里厮杀,都想把对手挤出去,自己多占点市场份额。

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车企的利润变得非常薄。

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们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只有4.3%,到了2025年上半年稍微好了一点,也才4.6%。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同期的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是5.9%。

也就是说,车企辛辛苦苦设计、生产、销售一辆车,最后挣的钱,还没别的行业多。

今年上半年,在十几家主流的上市车企里,超过一半的公司净利润都是同比下降的。

车企自己挣钱难了,日子不好过,这个压力总得想办法转移出去。

车企承诺60天账期,真是供应商的救命稻草?速看真相!-有驾

于是,处在产业链上游,给车企供应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的供应商们,就成了压力的承受者。

车企为了保证自己手头有充足的现金流用于研发、营销和降价竞争,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延长付给供应商货款的时间。

以前这个账期有多长呢?

普遍都在120天以上,也就是四个多月。

即便是像广汽、吉利、比亚迪这些行业里公认账期相对较短的公司,也要137天到142天不等。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中小型供应商,把零件生产出来送给车企,等于先把材料费、工人工资、水电费都垫上了,结果要等将近五个月才能收到钱。

这期间,工厂要不要运转?

工人要不要吃饭?

新的原材料要不要采购?

这对任何一家企业的资金链都是巨大的考验,很多小企业可能就因为这漫长的等待,直接被拖垮了。

整个产业链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眼看着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行业里的“大家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终于坐不住了。

今年5月底,中汽协第一次公开站出来发声,呼吁大家不要再这么无序地打价格战了,这种“内卷”对谁都没好处。

紧接着,像中国一汽、东风公司这些大型国企带头,十多家主流车企也纷纷表态,承诺要把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账期,统一缩短到60天以内。

车企承诺60天账期,真是供应商的救命稻草?速看真相!-有驾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供应商都觉得看到了希望,仿佛久旱逢甘霖。

然而,承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后续有媒体去调查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

很多车企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老样子。

拖延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们之前签的合同就是这么约定的,得按合同来;有的说,我们自己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实在是拿不出钱来提前支付;还有最根本的一点,在强大的整车厂面前,那些中小型供应商的话语权太弱了,根本不敢去催款,只能默默忍受。

所以,第一次的倡议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效果却打了不小的折扣。

这就让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意识到,光靠口头倡议和企业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更具体、更强硬的措施。

于是,到了9月15日,第二轮更具实质性的行动开始了。

中汽协发布了一份新的《倡议》,这次的内容就详细多了。

它明确规定了这个“60天”到底从哪天开始算,是从供应商交货并且车企验收合格的那天算起,堵住了车企利用“验收”环节拖延时间的漏洞。

而且还建议,车企收到货后,原则上要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

这一下就把规则定得清清楚楚。

更关键的是,这次不光是协会在喊话,国家部委也同步出手了。

车企承诺60天账期,真是供应商的救命稻草?速看真相!-有驾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不仅推动了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在6月1日正式生效,从法律层面为60天账期提供了依据,还推出了一个“大杀器”——直接在网上开设了“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和专门的“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哪个车企再敢拖欠账款,供应商可以直接上网实名举报,国家部委来给你撑腰。

这下子,压力就实实在在地给到了车企这边。

有了法律的约束和公开的监督渠道,这次包括东风、上汽、比亚迪、理想在内的17家车企再次集体表态,承诺积极落实新规。

那么,这一次的组合拳能彻底解决问题吗?

有专家分析认为,这次的效果应该会比上次好得多。

因为之前缺乏刚性的约束和惩罚机制,车企违约的成本很低。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法律法规,有了线上投诉平台,哪个车企也不愿意因为拖欠账款被点名通报,这不仅是罚款的问题,更是对企业声誉的巨大打击。

说到底,国家和行业协会下这么大力气去整治账期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处境艰难的供应商。

这背后有着更深远的考量。

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想要强大,绝不仅仅是看有几家能卖爆款车的车企,而是要看整个产业链的健康程度。

供应商就是这个产业链的基石,如果基石都动摇了,上面的大楼盖得再高也危险。

当供应商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投入研发、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甚至倒闭的时候,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车企自身,甚至会波及到我们消费者。

一个互信互利、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远比一个互相倾轧、彼此消耗的“内卷”环境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因此,推动“60天账期”的落实,本质上是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夯实基础,是引导整个行业从短视的零和博弈,走向长远的合作共赢。

这虽然会给车企带来短期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剂推动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