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车市,热得不只是天气,更是那股子扑面而来的降价风。你要是最近想买车,朋友圈、短视频、4S店门口全在刷“燃油车大甩卖”,搞得跟不要钱似的。这阵仗,不是清库存,是真刀真枪的“价格战”开打了。
这回冲在最前头的,全是些响当当的合资牌子。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一个都没落下,齐刷刷地往“降价第一梯队”里扎。你敢信?奔驰GLB直接砍掉16.89万,最高降幅飙到50%。啥概念?一辆顶配GLB落地价直接缩水一辆五菱宏光MINI EV的钱。宝马X1也不含糊,降14.34万,接近半价甩,49%的降幅,看得人心里直打鼓——这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BBA吗?
更狠的是英菲尼迪QX55,一口价干掉22.5万。这车本来小众,现在这价格,直接杀进主流SUV腹地。还有发现运动版、揽胜极光、凯迪拉克XT5,这些曾经挂着“豪华”标签的车型,现在一个个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开始拼谁“割肉”更狠。
第二梯队也不太平。沃尔沃XC60降17.99万,降幅37%;奔驰GLA AMG降16.39万,同样37%;奥迪Q5、Q3 Sportback、宝马X2进口版,全都在9.8万到28.9万的降价区间里打转。这波操作,明显是冲着“清仓”去的。毕竟新能源的势头压得人喘不过气,再不放血,库存就得压成“铁疙瘩”。
第三梯队里,终于看到咱们国产车的身影了。长安CS75、哈弗H6,这俩常年霸榜的“卷王”,这次也跟进了。CS75降3.4万,最大降幅35%,虽然比不上合资的“骨折价”,但考虑到它原本定价就亲民,这波操作算是稳住阵脚,防止被合资车踩着头抢走客户。
你要是去4S店逛一圈,销售嘴上说着“限时优惠”,脸上却写满了“爱买不买”。为啥?因为厂家真急了。新能源渗透率一路狂飙,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政策上,排放标准越来越严,一线城市上牌越来越难。技术上,电车续航、补能、智能化全面反超。燃油车,尤其是合资燃油车,正处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尴尬境地。
但这波大促,真能救市吗?我看悬。降价确实能刺激短期销量,但治标不治本。消费者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车现在便宜了,可三年后保值率指不定腰斩再腰斩。再说了,买电车送牌、充电便宜、静谧性好,这些优势不是降几万块就能抹平的。
所以这波“50%降幅”的狂欢,更像是燃油车市场的一次集体“回光返照”。合资品牌们知道,再不狠心割肉,就真没机会了。他们不是在卖车,是在清仓甩卖最后的尊严。
可话说回来,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这未必不是件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豪华SUV,现在真能用“平民价”拿下。只是你得想清楚:你是要一辆当下便宜、未来可能难出手的燃油车,还是咬咬牙,直接跨进电车的门槛?
这年头,买车不再只是代步,更像是一场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押注。燃油车这波“大促销”,热闹是它们的,而你的选择,才真正决定你开往哪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