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

与本田合并无望的日产,想要靠自己活下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裁员。2024年11月,日产汽车宣布削减全球产能20%,并裁员9000人。近日,NHK 报道,日产汽车计划再裁员约1.1万人,预计整体裁员规模将达到约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

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相当于每7名员工就有1人失业。与之相伴的,是泰国工厂关闭、日本九州电池工厂停建等重资产项目的集体“熔断”——这座曾被寄予厚望的电池工厂,本欲通过5GWh年产能追赶比亚迪,却在75亿元投资即将落地前化为泡影。日产2024财年预计7500亿日元(约372亿元人民币)的净亏损,不仅创下企业成立以来最高纪录,更将1999年破产危机时的惨状衬托得“不值一提”。

数据显示,日产今年1-4月份乘用车、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中国区累计销量167630台,其中4月份销量46295台,和去年同期的54921台相比,销量同比暴跌15.7%。从2018年156.4万辆的销量巅峰,到2024年69.7万辆的腰斩式坠落,日产在华市场份额已从7.8%暴跌至4.1%。即便祭出终端超3万元优惠的轩逸,也难以抵挡比亚迪秦PLUS DM-i的冲击。

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虽然日产在2022年宣布停止开发新内燃机,并将每年43亿美元的研发预算转向电动化,但实际动作迟缓。截至2025年,其在中国市场仅推出2款纯电车型,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年均10款新车的投放节奏。而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承诺的固态电池技术要到2028年才能量产,与中国车企已普及的磷酸铁锂、麒麟电池形成代际差距。

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今年年初,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取消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日产信用评级从Baa3下调至Ba1,也就是降至“垃圾级”(Junk Bond),并维持负面展望。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的“急救包”中,既有裁员关厂的残酷现实,也有押注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搏。被视为翻身希望的N7智能电动车,虽以10万元级定价、高通8295P芯片和L2+智驾为卖点,上市首小时订单破万,但其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本土化合作,这些举措虽显诚意,却暴露出日产核心技术的空心化。

日产N7的上市让东风日产品牌的热度稍有提升,不过很多人依然对这个品牌抱有顾虑,毕竟近些年推出的多款新车“无一爆款”就足以劝退很多用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产探陆,这款车刚上市时扬言要对标丰田汉兰达,结果销量不及汉兰达的零头。

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今年3月份,东风日产为探陆推出一口价政策,起步价直接下探至19.98万,直降40000元,比汉兰达指导价便宜了整整5万元,同时还给动力总成提供终身质保,然而在此情况下探陆的4月份销量依然只有848辆。反观汉兰达4月销量是5137辆,销量是日产探陆的6倍还要多。

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日产探陆销量低迷的根本原因还是配置、技术落后。中低配的探陆连360度全景影像、自适应巡航、L2级辅助驾驶系统都没有。最离谱的是,都2025年了日产探陆入门版用的还是织物座椅,主副驾驶位连电动调节都不支持。就连比亚迪都给不到10万的秦配一个主驾驶电动调节,要知道日产探陆的价格已经超过20万了。而且车辆的实测百公里油耗超9L,而且全系车型仅支持加注95号汽油,在不省油的情况下还要“吃细粮”,这显然无法满足家庭用户的用车需求。

无奈之举还是弃车保帅?日产销量持续下滑-有驾

主编点评

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的尖锐批评犹在耳畔:日产正沦为“无聊、平庸且深陷泥潭”的企业,其电动化转型的滞后与战略摇摆,恰似一艘失去动能的巨轮,在智能电动化浪潮中缓缓下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