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车圈里出了一件挺大的事儿,在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
事情的主角,是一款关注度很高的国产四缸摩托车,叫张雪500RR。
一位刚提了新车的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个视频,说自己这台全新的摩托车,才骑了不到二百公里,就在大马路上出了问题,直接“开锅”了。
视频里能清楚地看到,车子下面冒着白烟,滚烫的冷却液漏了一地。
这一下可不得了,新车,还是很多人眼里的“网红”车型,这么快就出这么严重的毛病,换谁都接受不了。
一时间,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车子本身质量有问题,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这个责任,到底应该谁来承担?
咱们先来把事情的经过捋一捋。
这位车主说,他当时就是正常骑车,在一个路口等红灯,车子还好好的,仪表盘上也没有任何报警提示,结果车底下就突然开始冒烟。
他赶紧下车查看,才发现是水箱漏了,里面的冷却液因为温度太高,跟烧开的水一样往外冒,车子也因为过热自动熄火了。
二百公里,对于一辆新车来说,连磨合期都还没过完,基本上就跟刚出厂的状态差不多。
遇到这种糟心事,车主的心情可想而知,马上就把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想讨个说法。
这个视频一发出来,网上立刻就炸了锅。
毕竟现在国产摩托车发展很快,大家对国产品牌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这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四缸车型,更是寄予厚望。
结果新车就出这种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看吧,国产车的质量还是不行。
一时间,各种猜测和质疑都涌了出来。
有的人说,这肯定是发动机的散热系统设计有缺陷,国产的技术积累还是不够。
也有人怀疑,是不是工厂的装配环节出了问题,比如某个零件没拧紧,或者管路没接好。
更有一些了解情况的网友,翻出了这款车以前的一些负面消息,说之前也发生过引擎卡死的问题,把新旧问题联系到一起,很多人就开始担心,这是不是这个品牌品控方面存在的系统性漏洞。
总之,舆论对品牌方非常不利,眼看着一场信任危机就要爆发。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等着看品牌方怎么“公关”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却有点出乎意料。
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张雪,没有像很多企业那样先沉默几天,或者发一个模棱两可的官方声明,而是非常迅速地亲自站出来,在社交媒体上做出了回应。
他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推卸责任,反而是非常详细地公布了他们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把整个故障发生的前因后果,解释得清清楚楚。
根据张雪的说法,这次“开锅”漏水事件,根源并不在于车子出厂时的质量问题,而是一连串发生在售后维修环节的疏忽导致的。
原来,这位车主的这台车,在提车之后,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轻微的碰撞事故。
这次碰撞,导致了固定水箱的一个支架,发生了一点点变形。
这个变形非常细微,用肉眼很难看出来,但就是这个小小的变形,为后来的大故障埋下了隐患。
之后,车主把车送到维修店里更换了受损的水箱。
问题就出在这个维修环节。
店里的维修师傅,在更换新水箱的时候,可能只专注于把坏的换成新的,却没有对碰撞区域的其他相关零件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因此也就没有发现那个已经变形的支架。
当新水箱被安装到这个已经变形的支架上时,它和旁边的散热风扇之间的距离,就变得比正常情况下要近得多。
车子在行驶过程中,散热风扇会高速旋转,它的叶片就像一把小刀子,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摩擦着水箱的外壁。
就这样,经过了近二百公里的行驶摩擦,水箱壁最终被风扇磨穿了一个洞。
所以,才出现了在路口等红灯时,冷却液从破洞里泄漏出来,导致发动机过热“开锅”的那一幕。
更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张雪在解释完原因后,并没有把责任推给维修店的师傅,说他技术不过关或者粗心大意。
他反而把责任揽到了自己和公司身上。
他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疏忽,根本原因在于工厂没有为售后维修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强制执行的检查流程。
特别是对于事故车的维修,应该有一套更严格的检查标准,来确保所有潜在的隐患都能被发现。
正是因为管理上存在这样的漏洞,才让维修师傅的疏忽有了可乘之机。
他还当场承诺,会立刻着手制定相关的维修检查标准,并且对全国的售后团队进行全面的培训,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同时,他也表示会承担这位车主所有的维修费用,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张雪的这番坦诚回应,让很多原本持批评态度的网友改变了看法。
但是,关于这个责任到底应该怎么划分的讨论,却并没有停止。
网上的观点主要分成了两派。
一派人非常赞赏张雪的态度,他们认为,创始人能亲自站出来,不甩锅给员工,也不指责车主,主动承认是公司管理体系的问题,这种担当精神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非常难得。
他们觉得,售后服务本来就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售后体系不完善,就是品牌的责任,品牌方理应承担全部后果,这才是真正对用户负责的表现。
但另一派网友则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责任应该是多方的。
他们分析说,整个事件的链条是这样的:车主发生了碰撞,这是引起故障的最初诱因;维修师傅检查不到位,这是导致故障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品牌方管理体系有漏洞,这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三方都不能说完全没有责任。
有经验的车主就说,但凡是出过事故的车,去维修的时候,一个负责任的技师都应该对碰撞点周围的部件进行仔细排查,这是基本的职业素养,所以维修店的专业能力缺失是不可推卸的。
当然,品牌方没有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让维修工作的好坏全凭技师的个人经验和责任心,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次的“开锅”事件本身并不算是一个多么复杂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人为失误。
但是,它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目前我们国产摩托车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短板。
这些年,国产品牌进步飞快,尤其是在大排量、多缸车型这些过去被国外品牌垄断的领域,推出了很多性能强大、配置丰富、价格又很有竞争力的产品。
各大厂商都在拼命地“堆料”,比谁的发动机参数更高,谁的电子配置更全。
但在这些光鲜的硬件背后,像售后服务、维修保养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建设得却相对滞后。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买一辆车,不仅仅是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买一份长期的服务和保障。
这次张雪500RR的事件就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产品造得再好,一次糟糕的售后体验,就可能让用户的所有好感都荡然无存。
反过来看,张雪这次的处理方式也说明了,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极快的时代,真诚和坦率,永远是最好的“公关”手段。
遇到问题,不遮掩、不推诿,快速响应,坦诚沟通,主动承担责任,不仅能够及时地挽回品牌的声誉,甚至还能把一次危机,转化成一次与用户建立更深层次信任的机会。
这对于所有正在努力向上的中国品牌来说,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一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