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方盒子车型销量榜,钛3居亚,坦克300排第十,普拉多位列18
方盒子。这个词最近太热了。
硬朗线条。垂直车头。高坐姿。离地间隙动辄20厘米起跳——这不是复古回潮,是新时代的越野图腾在崛起。
你看8月销量榜。哈弗大狗卖了1.4万辆。什么概念?几乎每分钟就有一台开出4S店大门。
它不硬核?确实不算。但它把“方盒子”三个字送进了千万家庭的购车清单里。
而iCAR 03(钛3)冲到了第二,9000+辆。这个数字对一台纯电新物种来说,近乎奇迹。
谁说电动车不能玩越野?谁说城市SUV不能有野性?
iCAR用全铝车身、后驱平台、可选四驱和L2智驾……告诉市场:我可以又帅又能打。
它的用户是谁?25到35岁的都市青年。手里预算二十万上下。想要个性,又不想牺牲通勤体验。
于是他们选择了这台像来自未来的机器人。
但榜单前十里,插电混动才是真正的赢家。
哈弗猛龙PHEV,6000+辆。捷途旅行者,同样突破六千。
它们精准踩中了用户的痛点:想走烂路,又怕油耗太高;想长途穿越,又担心充电不便。
PHEV。完美折中方案。
长城的柠檬混动DHT技术,让猛龙能在纯电模式下跑105公里。高速用油,城里用电。
一箱油能跑1000公里以上……你敢信?这是硬派风格SUV。
更别提坦克500新能源,月销超3000辆。百万级豪华配置,混动系统平顺得像德系行政轿车。
北京越野也醒了。BJ40增程版来了。月销稳定三千台以上。
曾经那个只会造“工具车”的品牌,如今也能谈智能座舱、空气悬架、主动降噪。
时代变了。
可笑的是,传统燃油硬派依旧在榜单边缘徘徊。
坦克300,第十名,月销刚过五千。要知道,它曾是整个方盒子风潮的引爆点。
从一车难求到被新势力围剿。仅仅三年。
不是它不行。是对手太疯。
普拉多呢?排名第18,月销不足三千。还是靠平行进口撑着。
陆巡、兰德酷路泽这些名字,在国内越来越像传说。
不是不爱了。是价格太高。税费太狠。排放限制太严。
而国产新能源们,正用技术、配置、智能化和亲民价格,一点点蚕食它们的疆土。
你可以说它们“模仿”。但请看看细节。
iCAR 03的底盘调校,请的是前奔驰工程师团队。
猛龙的三电系统,经过阿拉善、昆仑山、塔克拉玛干的极限测试。
捷途旅行者的内饰用料,摸上去比同价位合资车厚道得多。
这不是简单的“堆配置”。这是体系力的体现。
更可怕的是产品迭代速度。
一款新车上市三个月,OTA升级两次,动力响应更灵敏,能耗更低。
半年后推出新款,增加露营模式、外放电、车顶行李架接口……
传统车企还在等年度改款时,新势力已经完成了三次进化。
所以那些月销不足千辆的车型呢?
比如某品牌的复古小车,造型惊艳,却只卖了几百台。
问题出在哪?要么续航虚标,要么没有四驱,要么智能化像上个世纪。
消费者不傻。他们愿意为设计买单,但前提是——你能带我走得更远。
还有几个品牌,坚持纯燃油路线。结果?月销个位数。
不是情怀没用。是在电动化浪潮面前,固守等于慢性自杀。
我们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过去,买方盒子=准备去越野。
现在,买方盒子=表达一种生活态度。
它可以是通勤代步。可以是周末露营伴侣。也可以是社交媒体上的打卡神器。
但核心没变:自由。掌控感。对常规生活的轻微叛逆。
所以长城系为何能霸榜?因为它懂中国人要什么。
既要城市舒适,又要野外撒欢。既要性价比,又想要面子。
哈弗大狗便宜量足。猛龙兼顾性能与经济。坦克系列满足虚荣心。
捷途则主打“大家庭出行”,七座布局,后备箱能塞下帐篷、自行车、烧烤架。
而iCAR瞄准年轻人。科技感、个性化、改装潜力。
每个品牌都在细分赛道里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
但这股热潮背后,也有隐忧。
当所有车企都扎进方盒子赛道,会不会重演当年“SUV热”的泡沫?
会不会出现大量同质化产品?外观雷同,配置堆砌,却没有真正越野能力?
消费者最终会用脚投票。
真正的好车,不是靠营销话术,而是靠一次次翻山越岭后的可靠性。
不是靠直播间喊“家人们冲啊”,而是在无人区断网时依然能导航回家。
8月销量前十全是自主品牌。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我们不再是追随者。我们成了定义潮流的人。
但领先一步,不代表能一直领先。
特斯拉Cybertruck已经在交付。吉姆尼电动版即将亮相。奔驰G级纯电也来了。
全球战场,才刚刚打开。
下一个问题——我们的方盒子,准备好出海了吗?
毕竟,在中东沙漠、非洲草原、北欧雪原……这些才是硬派SUV真正的试金石。
看着榜单。笑着。也该警醒着。
热潮总会退去。留下的是真本事。
谁能在风暴之后依然站立?
答案不在数据里。在路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