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这玩意,说起来真是让人又怜又憎。轻便那是真轻便,游弋于街衢巷陌,那叫一个洒脱。可乱相也是真乱相,招摇过市、肆意停靠,简直是城市管理的“痼疾”。喏,五一起,新规就粉墨登场了,扬言要给电动车套上“金箍”。
“三牌两证一杜绝”,听着像急口令,实则掰开了揉碎了说,就是想把电动车这摊浑水搅得更清澈。可问题是,一纸饬令,真能涤荡所有尘埃吗?
先聊聊这“三牌”。出厂合格证、车辆登记薄、号牌,听来好像天经地义。可你有没有忖度过,有多少人的电驴,是当初随手拈来的?合格证早已杳无踪迹,登记更是子虚乌有。现在骤然要“执照行走江湖”,他们该当何如?难不成直接弃车于路?这背后,牵系的绝非区区几张纸,而是确凿无疑的囊中羞涩。
再瞧这“两证”,驾照、行驶证。电驴也要“本本”了?这消息一出,不少人就开始腹诽了。盖因,很多人骑电驴,就是图个省事,考驾照?想想都脑壳疼。况且,现行的驾考体系,真能覆盖所有电驴的驰骋场景吗?村野阡陌的路况,和都市里肯定迥然不同吧?一刀切的管制,会不会反倒让一些人踯躅难行?
还有这“一杜绝”,杜绝违章停靠和蓄电。这规定,立意甚佳,毕竟安危攸关。但实情是,诸多小区压根儿没有充裕的充电桩,想要补给,只能私接乱拉。这难道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吗?还不是迫不得已?倘若我们不能供给足量的公共资源,单凭“杜绝”,恐怕难以拨云见日。
话又说回来,为何电驴乱象积重难返?仅仅归咎于骑手们素养堪忧吗?怕是没那么简单。一方面,城市擘画龃龉于电驴的衍变速率。道路设计、停车位铺设,都没能周全考虑到电驴的诉求。另一方面,监管力度也存在罅隙。不少地界,对于电驴的管束,要么是听之任之,要么是疾风骤雨式的整治,匮乏长效机理。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祸首指向“骑手素质”时,是否忽略了城市擘画的滞后和监管的缺位?
着实,消弭电驴乱象,不能只靠“堰塞”,更要擅长“疏浚”。增设公共充电桩,规范停靠区域,强化交通安全训诫,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更关键的是,要充分体察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更具人情味的管制章程。
归根结底,电驴管理,不单单是交通议题,更是民生问题。一纸文书,仅仅是滥觞,真正的磨砺,还在后头。别等到新规施行后,才幡然醒悟,电驴车主们面临的,是愈发捉襟见肘的窘境。冀望此番,我们能做得更胜一筹,让电驴,真正成为惠及你我,而不是添堵的器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