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绿色环保,提速也快,开起来确实挺舒服。
但是,咱们心里是不是也总有那么两件事儿,提起来就有点犯嘀咕?
第一件就是充电。
好不容易找到个充电桩,结果一看,还得等个把小时,要是碰上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大队,那真是能把人的耐心全给磨没了。
这时间成本,有时候想想也挺高的。
第二件就是安全。
车底下那么大一块电池,虽然知道现在的技术很成熟了,但偶尔在新闻里看到一些极端情况,心里总免不了会咯噔一下,琢磨着这电池到底安不安全,万一出点什么事儿可怎么办。
这充电的焦虑和安全的担忧,就像两根小刺,时不时就扎一下新能源车主的心。
不过,咱们国内的汽车企业也一直在下功夫解决这些问题。
最近,吉利就拿出了一个新东西,叫“神盾金砖电池”。
听这个名字,就感觉挺有分量的,“神盾”意味着保护,“金砖”听着就结实、值钱。
他们说,这块电池就是冲着解决咱们车主这两大烦恼来的,不管是充电慢还是担心安全,它都能给出一个让人踏实的答案。
那么,这块“金砖”到底有什么真本事呢?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用大白话把它里里外外看个明白。
首先,这块电池不是一个“偏科生”,它考虑得非常全面。
以前我们看电池,有的说自己充电特别快,但可能续航里程就一般;有的说自己续航长,但充满电得等半天。
吉利这次好像想把这些优点都占了,它一下子推出了三个不同的系列,分别针对不同的用车需求,可以说是把纯电车和混动车的车主都考虑进去了。
第一个是给那些时间宝贵、有点“急性子”的朋友准备的,叫“超级快充”系列。
这个系列的充电速度确实很惊人,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充电倍率最高能到5.5C。
这个C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理解就是充电速度的倍数,数字越大,速度越快。
换算成咱们能听懂的时间,就是把电量从10%充到80%,最快只需要10分半钟。
这是个什么概念?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高速服务区,你把车停到充电桩上,去上个厕所,再去便利店买瓶水、买个面包,这么一小会儿工夫,回来一看,车子的续航就恢复大半了,完全不耽误接下来的行程。
这种“即插即走”的体验,能极大地缓解我们的充电焦虑。
而且,它瞬间放电的能力也很强,官方数据是22C的脉冲放电倍率,这意味着车子在需要急加速、超车的时候,动力响应会非常快,一点不拖沓。
第二个是给那些经常跑长途,或者对续航有更高要求的朋友准备的,叫“高能量密度”系列。
这个系列的重点是“能装”,它的能量密度达到了192瓦时每公斤。
这个数据在行业里是相当不错的。
通俗点说,就是在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电池包里,它能储存更多的电能。
电存得多了,车自然就能跑得更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还专门针对咱们国家北方冬天冷、电池续航打折的问题做了优化。
它的低温性能比同类产品好了8.7%左右,这意味着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天气里,当别人的车续航掉得厉害时,你的车还能保持一个比较坚挺的续航表现。
此外,这块电池还特别耐用,循环寿命能达到3500次以上,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40%。
也就是说,即便你每天都充电,用上很多年,电池的衰减也很小,车子的保值率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三个是“超级混动”系列,这个是专门为插电混动车型量身定做的,能更好地匹配混动系统的工作特点,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同时,做到成本和效率的平衡。
更重要的一点是,吉利宣称,从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电芯”,到整个电池包,所有的研发和生产都是他们自己完成的。
这就好比是自己家盖房子,从怎么烧制每一块砖,到怎么调配水泥,再到怎么设计房屋结构,全都是自己说了算。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匹配度是最高的,不会出现“木桶短板”,能把电池的整体性能发挥到极致。
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不再是简单地买零件来组装,而是真正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术,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
说完了性能,咱们再来深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
毕竟,车子跑得再快、再远,要是安全没保障,那一切都是零。
吉利给这块电池起名“神盾”,显然是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
他们为了确保安全,可以说下足了功夫,甚至有点“吹毛求疵”了。
首先是在测试环节。
我们国家有非常严格的电池安全国家标准,所有上市的电池都必须通过这些测试。
但吉利觉得,仅仅达到国标还不够。
他们自己额外加了很多更严苛的测试项目。
在总共36项极限安全测试里,有23项的标准都远高于国家标准,甚至还有12项是国标里根本没有的、他们自己独创的“加试题”。
光是今年以来,他们就对电芯进行了超过6200次测试,累计测试时间长达4万8千多个小时。
这些测试包括了各种我们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极端情况,比如用钢针刺穿电池、用火烧、泡在水里、重物挤压、从高处摔落等等,目的就是在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电池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安全。
可以说,他们是在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来对待安全这件事。
当然,光有严格的测试还不够,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底层技术的创新。
在这方面,“神盾金砖电池”有几个核心的技术。
一个是通过特殊的材料配比技术,让电池内部的结构更稳定,不容易因为过热而引发问题。
这就好比和水泥,不仅有石子,还配上沙子,这样搅出来的混凝土才最结实。
另一个是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用了一种特别耐高温的隔膜。
这层膜就像一道防火墙,万一电池受到外力穿刺,这道防火墙能有效阻止内部短路扩大,把危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最关键的一项技术,是他们独创的一种高安全电解液,还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分子装甲”。
电解液是电池内部负责传输能量的液体,但它也怕热。
吉利研发的这种新电解液,把电池发生热失控的危险温度点,比行业常规水平提高了20摄氏度。
这意味着电池的耐热性更强了。
更厉害的是,就算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电池真的开始出现热失控了,这种电解液可以把电池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发生危险的时间,延后整整300分钟。
300分钟,也就是5个小时。
这是一个极其宝贵的安全缓冲时间。
它给车内人员提供的,不再是短短几十秒的逃生机会,而是长达数小时的、足够从容应对的窗口期,无论是停车撤离,还是等待救援,时间都绰绰有余。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参数了,它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总的来看,吉利这次推出的神盾金砖电池,思路非常清晰。
一方面,用全面的产品线去满足不同用户的充电和续航需求,解决大家日常用车的便利性问题。
另一方面,用远超行业标准的测试和扎实的底层技术创新,来化解大家对电池安全最深层次的担忧。
这背后展现的,是我们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和自信。
随着这样的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普通人的车上,相信未来的新能源出行体验会变得越来越省心、也越来越安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