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 “逆袭” 蔚来:一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重估

一、市值颠覆:新势力格局的 “地震”

2025 年 3 月 28 日,港股市场上演戏剧性一幕:零跑汽车以 655 亿港元市值反超蔚来的 635 亿港元,终结了后者长达五年的新势力市值前三地位。这一 “逆袭” 并非偶然 —— 零跑 4 月交付量达 41,039 台,同比激增 173%,而蔚来同期交付 23,900 台,增速仅为 36%。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

零跑 “逆袭” 蔚来:一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重估-有驾

数据对比的震撼

销量增速:零跑连续 6 个月交付破 3 万,2024 年全年交付 29.37 万台,同比增长 118%;蔚来 2024 年交付 22.19 万台,增速 38.7%,2025 年开年更是单月不足 8000 台。

财务健康度:零跑 2024 年 Q4 净利润转正,全年净亏损收窄 33%;蔚来全年亏损 224 亿元,Q4 净亏损扩大至 71.1 亿元,毛利率仅 11.7%。

机构态度:花旗将零跑目标价上调至 74.2 港元,建银国际给予 73.2 港元目标价;蔚来则遭多家机构下调评级,股价较 2024 年高点腰斩。

二、零跑的 “逆袭密码”:技术降本与精准定位

1. 全域自研的 “成本杀手”
零跑 60% 的零部件实现自研自制,LEAP 3.5 架构将整车线束长度从传统的 2000 米压缩至 996 米,ECU 数量从 70 个减少到 22 个,热管理模块集成度提升至 27 合 1。这种 “硬件减法” 使得 C10 车型成本较同级别竞品低 15%,而 B10 车型更以 9.98 万元起售价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通 8295 芯片,重新定义 “性价比天花板”。

零跑 “逆袭” 蔚来:一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重估-有驾

2. 价格带的 “精准卡位”
在 15-20 万元市场,零跑 C 系列车型占据主导地位:C10 交付 7.55 万台,C16 稳居 50 万内 6 座 SUV 销量第一。其 “成本定价” 策略直击消费者痛点 ——2024 年单车成本 9.3 万元,仅为售价的 86%,而蔚来单车成本高达 35 万元,售价溢价率不足 10%。

3. 全球化的 “轻资产出海”
零跑与 Stellantis 合作进入欧洲市场,共享 350 家销售网点,T03 以 82 欧元 / 公里的续航成本成为欧洲 “性价比冠军”。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将于 2025 年底投产,计划 2026 年实现欧洲本土化生产,规避关税风险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

三、蔚来的 “高端困境”:理想主义的代价

1. 换电模式的 “甜蜜陷阱”
蔚来累计建成超 3000 座换电站,单站投资超 300 万元,每年运维成本超 50 亿元。尽管换电用户占比不足 10%,但该模式推高单车成本 2.5 万元,导致其毛利率长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零跑采用 “可充可换可升级” 的灵活策略,将换电模块外包,显著降低资产投入。

零跑 “逆袭” 蔚来:一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重估-有驾

2. 品牌定位的 “骑虎难下”
蔚来 8 款车型覆盖 30-80 万元市场,但乐道 L60 半年销量仅 1 万台,未能打开中端市场。在价格战中,比亚迪秦 L 杀入 9.98 万元区间,特斯拉 Model 2 传言定价 15 万元,而蔚来却因品牌调性难以降价,陷入 “高端市场守不住,中端市场进不去” 的尴尬境地。

3. 组织变革的 “阵痛期”
尽管推行 CBU 机制合并交付渠道、优化供应链,但蔚来 2025 年 Q1 研发费用仍达 36.36 亿元,销售费用 48.78 亿元,占营收比重超 40%。管理层承认,实现单季度盈利需等到 2025 年下半年,这与零跑 “2025 年力争全年盈利” 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

四、行业启示:价值投资的 “范式转移”

1. 资本市场的 “效率优先”
零跑以 30 倍市盈率交易,而蔚来市盈率为 - 32 倍。投资者开始从 “烧钱换市场” 转向 “盈利确定性”,零跑的季度盈利和零跑汽车管理层增持 3 亿港元的行动,强化了市场信心。

2. 技术路线的 “务实主义”
零跑将智驾研发团队从 300 人扩充至 500 人,计划三季度实现城市辅助驾驶 “行业第一梯队”;蔚来虽推出自研神玑芯片,但 ET9 的线控转向系统尚未通过大规模验证,技术落地速度滞后。

3. 全球化的 “轻资产逻辑”
零跑的 “借船出海” 策略(与 Stellantis 合作) vs 蔚来的 “重资产自建”(欧洲换电站),前者资本效率更高。数据显示,零跑海外销量从 2024 年的 1.3 万辆提升至 2025 年的 5-8 万辆,而蔚来同期海外交付不足 5000 台。

五、未来展望:新势力的 “生死时速”

1. 零跑的 “天花板”
若零跑 2025 年实现 50 万台销量、10% 毛利率,其市值有望突破 1200 亿港元。但需警惕价格战导致的毛利率下滑,以及智驾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2. 蔚来的 “救赎之路”
蔚来需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 20 万元级车型,同时加速换电网络社会化(与宁德时代合作)。若 ET9 能打开高端市场,且乐道品牌实现月销 3 万台,其市值或回升至 1000 亿港元。

3. 行业洗牌的 “终局”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 “技术驱动” 转向 “成本驱动”,零跑的 “性价比 + 自研” 模式可能成为主流。未来五年,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缺乏核心技术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

结语:价值重估背后的行业觉醒

零跑市值反超蔚来,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价值逻辑的重新审视。当 “情怀溢价” 让位于 “盈利确定性”,当 “技术炫技” 输给 “成本控制”,这场颠覆预示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技术创新的同时,更需聚焦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现金流健康度;对于行业而言,这是一场从 “理想主义” 到 “现实主义” 的集体觉醒。

#零跑港股市值反超蔚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