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比亚迪半年报以一组“千亿级”数据震撼市场:营收4200亿元、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幅双双突破35%,不仅刷新自身纪录,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复苏的标杆。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比亚迪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的战略转型,正推动其迈向全球汽车产业的第一梯队。
比亚迪的财务表现堪称“教科书级”稳健。上半年,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580亿元,同比增长52%,远超净利润规模,显示出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更关键的是,其销售净利率提升至3.2%,较去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在年销超400万辆的车企中,这一数据仅次于特斯拉,但比亚迪的毛利率(22.3%)却高出特斯拉2.1个百分点,凸显其供应链垂直整合的独特优势。
这种优势源于比亚迪对核心技术的全链路掌控。报告期内,其电池自供率提升至92%,电机电控自研比例达100%,通过“刀片电池+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包成本降低30%,同时提升整车扭转刚度20%。在成都工厂的实测中,搭载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单台制造成本较同级别车型低1.2万元,而碰撞安全性能却达到C-NCAP五星+标准。
比亚迪的技术攻势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新高度,三大颠覆性创新成为行业焦点。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量产普及。该系统搭载5nm制程芯片,算力达254TOPS,通过“场景化开发”模式,针对中国特有的胡同泊车、潮汐车道、施工路段等场景进行专项优化。在深圳的实测中,天神之眼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识别准确率达99.2%,较行业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且通过“硬件预埋+软件迭代”模式,用户可免费升级至最新版本,覆盖比亚迪旗下23款车型,装机量突破180万辆。
兆瓦闪充技术攻克充电效率瓶颈。通过“双枪超充+液冷电池”方案,该技术实现1.2MW峰值功率,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充电损耗降低至8%,较传统快充提升40%。在川藏线试点项目中,配备兆瓦闪充的比亚迪汉EV,日均充电次数减少60%,用户满意度达98.7%。目前,比亚迪已与国家电网合作,在全国建设超5000座兆瓦闪充站,覆盖80%的高速服务区。
从技术红利到财务稳健,再到全球化突破,比亚迪正以“硬科技+强运营”的双轮驱动,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规则。这份半年报,或许只是其登顶全球汽车产业巅峰的起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