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低头了?联手比亚迪造车,13万起售太狠了!

谁能想到,有一天丰田的展厅里会摆着一辆贴着“BYD”标的车?这画面放五年前,估计连最敢想的车评人都得摇头。可现实就是这么魔幻——丰田bZ3横空出世,13.98万起售,用的竟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电机!

丰田低头了?联手比亚迪造车,13万起售太狠了!-有驾

第一幕:巨人的转身 丰田章男去年还在嘴硬“电动车不环保”,今年画风突变。全球电动车浪潮下,连大众都狂砸890亿欧元转型,丰田却因押注氢能源和混动慢了半拍。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以44万辆的销量反超丰田,成了中国市场的销冠。这下丰田坐不住了:技术再牛,卖不动车也是白搭。

于是,一场“教科书级”的妥协开始了。丰田bZ3直接套用比亚迪e平台3.0,电机峰值功率180kW,CLTC续航517公里,连车机系统都是比亚迪的DiLink。网友调侃:“丰田负责标定底盘,比亚迪负责给灵魂。”更狠的是定价——13.98万比自家燃油卡罗拉还便宜,摆明了要掀桌子。

第二幕:刀片电池的“降维打击” 比亚迪的杀手锏是什么?成本控制。一块刀片电池比同级三元锂便宜30%,自产自销的模式连特斯拉都眼红。丰田看中的正是这点:与其花十年自研电池,不如直接买现成的。bZ3的电池包能量密度高达155Wh/kg,快充30分钟充到80%,数据不惊艳,但胜在稳定。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丰田低头了?联手比亚迪造车,13万起售太狠了!-有驾

不过丰田留了后手。底盘调校和品控仍是日系老传统,车身刚性比比亚迪同级车高15%,A柱用了1500MPa热成型钢。这招“混血打法”很聪明:用比亚迪的性价比打市场,靠丰田的口碑保溢价。

第三幕:13万的价格,动了谁的奶酪? bZ3这定价,分明是瞄着AION S、几何A来的。但最慌的可能是合资燃油车——轩逸、朗逸们终端价刚降到10万区间,现在又要面对电动车的降维打击。更戏剧的是,比亚迪自家海豚才卖11万起,网友戏称:“左右手互搏,迪子这是要卷死友商再卷自己?”

行业分析师算了一笔账:丰田bZ3的利润率可能不到5%,明显在亏本赚吆喝。但丰田赌的是未来——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已超30%,再不进场连汤都喝不上。至于品牌溢价?活下去才有资格谈面子。

尾声: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时代的车轮 丰田的低头,像极了诺基亚当年拥抱安卓。但故事才刚开始:bZ3的销量能否撑起野心?比亚迪会不会养虎为患?这场合作最妙的地方在于——它让消费者用13万就买到了“丰田标+比亚迪芯”的混血福利。

丰田低头了?联手比亚迪造车,13万起售太狠了!-有驾

最后抛个问题:当传统巨头开始“贴牌生产”,你觉得这是妥协还是智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