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一合,仿佛隔绝了整个世界的喧嚣和混沌。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4S 店玻璃反射出我的身影——一副试图掩饰紧张的表情。就在下一秒,仪表盘的提示音滴滴作响,Travel Assist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自动激活。旁观的销售不再多言,我成了这辆迈腾甄选款的唯一乘客,但车内的空气中,却仿佛有另一个无形的存在。
此时,气氛有些微妙。是人对机器的托付,也是对未知的试探。如果你换成我,在现实道路与科技之间,在亲自操控与算法加持之间,真的能彻底放手把命交给那双“看来挺聪明”的芯片吗?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心底和那台电脑做了一次艰难的短暂“谈判”。
这一趟试驾并不冗长,但每个细节的堆积让人急速“上瘾”。Travel Assist 一键式智能驾驶辅助,能在 0-160km/h 全速域覆盖,人车合一的理想终于开始靠拢现实。高速路上,它自动跟车,曲线拉远,让我不再杞人忧天地紧盯前杠。城里的红灯里,系统敏锐地刹停、起步,仿佛阅尽红绿灯侠的套路;轻微转弯,Lane Assist 车道保持功能轻轻纠正偏移,就像在耳边用低沉不可抗拒的嗓音提醒:先生,请归队。
这让我想起某种奇特的“冥婚”关系——形式上的结盟,各自怀着戒心,又承认对方的存在和作用。你信赖它,却又总想着是否要“反杀”它一把——譬如不自觉地松方向盘,立刻被 HOD 方向盘离手监测发现。它像幼儿园老师点名一样执着,“不许你偷懒,手给我放好!”哪怕只是一秒松懈,也会得到友好的警报,并实际介入。
ACC 3.0 高级自适应巡航的好处不在于释放双手,而在于释放焦虑。一直以来,市区的跟车像徒手织毛衣,既慢又累人。系统精准控制车距,让我不用反复权衡每一厘米。你得承认,这点比旁边那个只会唠叨“慢点开”的副驾驶靠谱多了。
可如果你以为整个过程就像王思聪带保镖遛弯,这不过是智能驾驶的冰山一角。真刀真枪的情境才是检验科技温度的试金石。Front Assist 预碰撞安全系统早早启动了“火眼金睛”,盯住前方的不确定因素。遇上突然变道的电动车、冲出来的“鬼探头”小学生,系统不仅能自动预警、必要时直接刹停,还会根据碰撞等级,联动 Pre-crash 系统——自动收紧安全带、关闭天窗与车窗。你会觉得,有人比你自己更舍不得你受伤。不同的是,它不会用情感勒索你。
至于那些更隐蔽但致命的风险,迈腾用多维度状态监测来对付。胎压高低不再只能凭脚感或者某一秒的直觉。数字胎压监测一目了然,不仅让我这种“机械盲”少掉几根头发,还避免了败絮其中的窘迫。这些功能不是噱头,本质上是在消灭可能出现在死亡统计表里的“幸运成分”。
车辆智能化,这几年说得太多却又总让人失望,技术升级总爱藏在 PPT 里。迈腾倒像是个老实人,用 IQ.Light 灵眸矩阵灯组直接把黑暗撕出了一道口子。智能切换灯型,在复杂的路况下根据对象与环境自动调节照射宽度与亮度。城郊夜归人,不再靠心理建设穿过漆黑与雨雾,只需安心开着,就是这么物理有效、实事求是。
但冷静说句实话,所有智能辅助的诱惑,都不如它能让你开车时觉得“自己像有个隐形保镖”更有说服力。人在驾驶时最怕不可控,而最大的不确定性其实都是“人祸”。某种意义上,越来越多的辅助系统,不是在宠爱驾驶者,而是在拯救驾驶者人性的脆弱和马虎。你要问这些东西值不值?换个角度,每一次事故,几乎都起因于一次疏忽。想想那些刻骨铭心的教训,很多其实都能被这些“多管闲事”的辅助系统消灭于萌芽之中。
当然了,这些科技槽点也不少。对某些老司机来说,“技术干预感太强”,“剥夺了驾驶乐趣”,甚至“像是在‘被监护’,不自由了”。说到底,科技让人松了手,却未必释放了心。有时候,我们其实比算法更执着于“掌控感”,哪怕这只是幻觉。 要让人类从驾驶座直接变成“副驾驶”,人性可比人工智能更难说服。
但站在今天路口,看着智能化与辅助驾驶的逐步普及,我无论如何要赌一把:如果有一天,不需要隐形保镖,而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彼此安全的“护卫队员”,那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驾驶时代。然而,这一天会不会到来?亦或者,等我们都习惯让芯片“接替”人脑思考时,又该如何面对道路意外带来的伦理难题?
最后,你会放心把生命交给那台软件算法,比你老婆都懂你行驶习惯的“副驾驶”吗?还是说,只要死神暂时潜伏,咱就能心安理得让那位“隐形保镖”继续当好无声的路人甲?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