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冲击全球前三,成为中国唯一入列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市场双驱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比亚迪最近的成绩让我真是又惊又喜。你想想,8月单月销量冲到31.63万辆,甩掉了福特、现代这些老牌的传统巨头,直接挤进了全球前几名。这种事以前真没想过。你说,汽车行业的格局还会像过去那样稳定吗?似乎今年一下子被打乱了。

我记得去年还在业内打趣,比亚迪好像就是个跟跑的角色,结果现在直接飞跃了。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他最新的年度销量也才接近180万辆,今年1到8月就跑到286万辆,短短几个月,几乎把之前的一年给赶平了。差不多说来,增长率达到了60%左右。是不是有点夸张?但确实有迹可循。

比亚迪销量冲击全球前三,成为中国唯一入列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市场双驱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驾

说到技术,我一直觉得比亚迪挺会打护城河的。现在八九成车型都装上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累计销量破了140万辆。这让他们在国内智能驾驶市场占比高达90%,那可是个庞大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兆瓦闪充技术实现1秒2公里的极速充电,据说欧洲的充电桩2026年就要商用,我心里有个疑问,欧洲市场到底对快充有多大感情?我猜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热烈点。

不好意思又跑题了。这次海外市场更让我吃惊,8月海外销量达到了8万辆,同比增长146%,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2倍还多。这还不算,海外市场已经占据了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欧洲某些国家的表现,连续两个月击败特斯拉。我记得去年欧洲车市里,特斯拉几乎就是王者,突然被比亚迪剪了奶酪。你会不会觉得,欧洲对中国造的接受度快得太快了?我估算了一下,欧洲市场的新能源销量去年大概也就10万左右,今年增长的这么快,难免让人怀疑:真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升级,还是我们技术太牛?

比亚迪销量冲击全球前三,成为中国唯一入列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市场双驱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驾

这些变化,感觉就像发生了鲶鱼效应。以前,是传统巨头单打独斗,现在比亚迪放弃燃油车的时间提前了很多,从2022年186万辆,大步跳到2025年的冲刺目标——500万辆。这个目标听起来庞大,但其实并不遥远,去年他们刚刚迈入了百万级,结果两年内翻倍,还要超越老牌的丰田和大众。

你们知道吗,东南亚市场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去年丰田还说省油耐用就是制胜法宝,现在中国车企一拥而上,占了超60%的市场份额。确实让那老大哥们很不爽。其实我一直觉得,东南亚比国内更看重性价比和科技感,想想也合理。假设比亚迪在那儿的渠道布局再深一层,销量能不能突破百万人?这未必难。

比亚迪销量冲击全球前三,成为中国唯一入列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市场双驱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驾

说到当然有压力。2023年前八个月,销量已经达到286万辆,要达成全年460万辆的目标,剩下的4个月还得冲173万辆。平均每个月43万辆左右,压力挺大。对手们也没有闲着。大众准备把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反哺到欧洲,转型做当地的电动车龙头。丰田逐步推进混动技术的升级,也在争夺新能源市场的蛋糕。你会不会想:下半场,这场竞速,还会有多激烈?其实我没太想过,或许某个角度看,成王败寇的游戏还会继续。

这些年的变化让我觉得,中国黑马变成全球三强也不是天方夜谭。比亚迪用创新证明了中国造车的实力。尤其是在出口技术,比如兆瓦闪充技术首次进军欧洲市场,感觉就像是技术出征。还有他们的生态布局,比如二手车的认证计划,也在试图打开一个新赛道。

比亚迪销量冲击全球前三,成为中国唯一入列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市场双驱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驾

我常常在想,一个汽车公司,技术、供应链、渠道,哪个才是真核心?或者说,是它们的结合让比亚迪一步步走到今天。供应链就像厨房的原材料,没有新鲜的食材,菜怎么做得好?研发就像厨师,得不断试菜,出新菜才能吸引食客。

对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比亚迪开始强调软件定义汽车了。这点特别敏感。技术不断提升,硬件再强,不会写代码的架构师还能撑多久?我猜软件和生态可能比硬件更关键。你怎么看?

比亚迪销量冲击全球前三,成为中国唯一入列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市场双驱动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有驾

这场变局,真的是风起云涌。我有个感觉:谁能在技术和市场双驱动下,把握好节奏,谁就能赢得未来。现在比亚迪站在了风口上,但行业的天空是不是还会更宽、更复杂?这个未来,是谁能真正定义的呢?你觉得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