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聊起特斯拉,感觉都有点看不懂了。
这家公司的新闻标题挺有意思,说它“做得好极了,除了没卖好车”。
这话听着就让人犯迷糊,就好比说一个饭馆,环境一流,服务员个个精神抖擞,就是炒出来的菜卖不出去,这饭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事儿,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马斯克这位大家眼里的“科技狂人”,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首先,咱们得把目光从那些高大上的新闻标题上挪开,先看看特斯拉交上来的成绩单,也就是它的财报。
说实话,这份成绩单真的不太好看,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惨。
公司挣的钱,也就是营收,一下子就少了12%,这可是它十年来跌得最狠的一次。
挣的钱少了,利润自然也跟着往下掉,跌了16%。
最关键的,还是卖车的数量。
以前咱们印象里,特斯拉的车都是抢着买,现在不行了,销量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往下掉,跟去年同期比,少卖了13%的车。
这在特斯拉过去一路高歌猛进的历史里,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更悬的是,公司账上能立刻拿出来花的活钱,也就是自由现金流,都快用光了,就剩一点零头。
这一串冰冷的数字背后,其实是全世界的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做出的选择。
咱们就拿中国市场来说吧,这里是全世界新能源车竞争最激烈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最畅销的车型Model Y,在中国的销量居然下降了超过17%。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咱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实在是太争气了。
你看看现在市面上的理想、小鹏、蔚来,还有比亚迪等等,它们推出的纯电动SUV,一个比一个厉害。
有的内饰做得跟豪华客厅一样,有的智能系统比手机还好用,关键是设计更符合咱们中国人的审美和用车习惯,价格还更实在。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Model Y已经好几年没大改款了,新鲜感早就过去了。
老百姓买车都是图个新鲜、图个实在,你光环再亮,产品跟不上了,大家自然会去看别的。
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
在特斯拉的老家美国加州,它的销量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在下滑。
在欧洲,上半年的销量更是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特斯拉过去那种“独孤求败”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它的产品优势正在被全世界的对手们快速追上,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被超越了。
再加上马斯克本人上半年特别喜欢在网上说一些有争议的话,也让不少国外的消费者心里不舒服,觉得这老板太不着调了,干脆就不买他的车了。
好了,家里的生意都这样了,按理说老板应该急得团团转才对。
但马斯克这个人,你不能用常理去判断他。
面对一大堆分析师的追问,他在发布会上轻描淡写地就把这些难看的数据给翻篇了,然后开始满怀激情地给大家画起了新的大饼,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宏伟蓝图。
他说,大家别老盯着我卖了几辆车,我跟你们说点更厉害的。
他主要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自动驾驶出租车,叫Robotaxi。
他说这玩意儿年底就能覆盖美国一半的人口,到时候满大街都是自己跑的特斯拉。
他还顺便嘲笑了竞争对手谷歌,说谷歌搞的那套系统太笨重,车顶上安一堆乱七八糟的设备,不像他,用现在卖的普通车就能实现,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第二件是人形机器人,叫“擎天柱”。
这个就更像是科幻电影里的东西了,马斯克说年底就要开始试生产,五年内要做到一年生产一百万台。
他这是想干嘛?
真要把电影里的机器人大军给造出来吗?
最后,他给特斯拉下了个新定义,反复跟大家强调:“特斯拉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那汽车是什么呢?
汽车只是他造的“带轮子的机器人”而已。
你听听,这话说得多巧。
他一下子就把大家的注意力,从“现在亏了多少钱”这个现实问题,转移到了“未来能赚多少钱”这个梦想上。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特斯拉车卖得不怎么样,但它的股票价格还那么高,市盈率是普通汽车公司的十几倍,甚至比销量已经超过它的比亚迪还要高得多。
因为华尔街的那些投资人,他们买的不是特斯拉现在的车,而是马斯克嘴里那个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构建的未来。
但问题是,这个未来什么时候才能来呢?
马斯克过去承诺的事,迟到的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如果说产品老化和竞争激烈是特斯拉自己内部的问题,那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是让它雪上加霜。
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对电动车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都开始转向了。
以前,特斯拉光靠卖“碳积分”,就能轻轻松松赚几十亿美元。
这个“碳积分”说白了,就是一种环保奖励,特斯拉车环保,就能拿到积分,然后卖给那些不够环保的传统车企,这笔钱几乎是白赚的,占了它去年净利润的四成。
现在政策一变,这笔意外之财直接少了一大半,以后可能就没了。
而且,美国消费者买电动车能享受的7500美元补贴也要到期了,这等于变相给特斯拉涨了价,肯定会影响销量。
最要命的,还是关税问题。
美国政府为了打压咱们,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加征高额关税。
结果呢?
这刀子没砍到别人,反而砍到了自家的明星企业特斯拉身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特斯拉虽然是在美国生产汽车,但它生产线上有大量的零部件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有说法是,它北美工厂有一半的零件都和中国公司有关。
现在关税一上来,它的生产成本就直线上升,这些成本最后还是得加到车价里,让它的车更没有竞争力。
你看这事儿多有意思,美国本想用关税这根大棒来限制咱们的发展,结果却先把自己最引以为傲的科技公司给打疼了。
这也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咱们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是多么重要,是任何国家都绕不开的。
特斯拉现在急匆匆地要在美国建电池厂,搞所谓的“本土化生产”,不就是被逼得没办法,想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吗?
但这哪是说办就能办到的。
所以说,特斯拉现在面临的局面是,核心的汽车业务根基不稳,被全世界的对手围攻,尤其是咱们中国车企的强势崛起,让它压力巨大。
而它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也因为自己国家的政策变得越来越不利。
它所谓的“做得好极了”,其实都是建立在马斯克描绘的那个虚无缥缈的未来之上。
为了让大家相信这个未来,它甚至在美国开了一家主题餐厅,让机器人给客人端爆米花,拼命想告诉世界:“我们是造机器人的,不只是造车的。”这种做法,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在主业下滑的巨大压力下,一种略显焦虑的挣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