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指太“坏”,因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上了,实际上早给友商充足时间准备,只是没人领情罢了

华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真就太坏了吗?说这话的人,我看可能没摸清汽车圈的门道。先别急着喷,我先说说我这边的实情。

最近跟一个做新能源车研发的朋友聊,提到这套ADS 4.0。他跟我吐槽:你知道吗?我们早就看见华为出的这玩意了,关键是给我们充足时间准备。结果呢,谁用心搞技术倒是另一回事,大多数还在那儿拼凑半成品,谈什么‘智能驾驶’,其实只是吵吵嚷嚷的花架子。他话很重,但我觉得挺实在。毕竟别人都盯着亮点名字跑,没人踏踏实实钻底层。华为几乎是从芯片设计、算法训练到整合一手包办,别家有的不过是拿现成零件拼拼凑凑的样子。

华为被指太“坏”,因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上了,实际上早给友商充足时间准备,只是没人领情罢了-有驾

对,没错,17万的价位让人直蹦眼球。以前这个价钱,想配个真心靠谱的自动辅助驾驶,呵呵,别闹。好多厂商说得头头是道,关键几招操作下来就见真章了——不精准、容易死角、斜眼看车窗的识别还掉链子。以我的体感(样本少哈),同等级车平均掉链子概率是20%-30%,这套ADS 4.0估计是10%都不到。差不多是越级操作了。

你可能问了:他们不会被供应链卡脖子吗?华为这手能玩得起吗?我得说,这里有意思。以我理解,汽车供应链跟咱们做饭差不多——你想做一锅好菜,得先找好菜市场的食材供应商,打造供应链就像定菜谱:一直都得准时、有质量保证,还得多渠道备份。华为这套芯片架构师和算法训练排的,这就是主厨提前把原料打磨好了,更别说他们还有自己的自家锅,这锅耐烧还耐用。别家只能四处问食材,结果边边角角料明显,做菜就难以下咽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4季度我还专门记录了几个试驾视频和用户反馈,尤其是和A品牌、B品牌同价位车的对比。大家关心的是,能不能让辅助驾驶不至于吓死司机。华为这套系统反复测试证明,在复杂路况下信号稳定,反应快,误判少(体感数据有点模糊,估算95%行驶安全率)。你能说不坏吗?至少技术扎实,跟市面上很多打着广告牌子但实际上每次自动泊车都得人工接管的厂商一比,那叫一个天壤之别。

华为被指太“坏”,因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上了,实际上早给友商充足时间准备,只是没人领情罢了-有驾

顺带说句题外话,增程技术扯到这里也是个有趣点。有人还在说增程就是发动机不好,纯油车死路一条。别闹。增程其实就是给汽车插了个更灵活的续命充电器,油箱、发动机还在,只不过聪明点而已。尤其是这套车既能用油又能电驱奔跑,续航控制得更好。比纯油续航短几乎烧不起来。真有数据说续航提升20%-30%,但这数据,咱也别太较真,真实情况因人而异。问问你的朋友圈里开混动和增程车的车主,感受搭配就知道了。

不过我得自我摸头:刚开始说华为从芯片到训练一锅端,这话说得有点绝对。毕竟汽车软件系统还得和供应商、整车厂的系统配合,华为只是主力推动手。推断原因,主要是我想突出他们的主控优势,但实际这中间合作环节多,单打独斗的少。毕竟供应链就是一个大杂烩,你的菜做得好还要别人懂你的味。没有这配合,再牛的芯片也白搭。

聊一聊法规吧。接下来三年内,智驾相关法规肯定陆续推出来。这件事对所有厂商都是大考。朋友中有个修理工说:规矩一立,谁露馅就被罚得够呛。现在市场上吹牛吹得最凶的,估计过几年就是最惨的那波。看得出来大家压力挺大。华为这套ADS 4.0可能就是先行的实打实产品,抢了先机,不是光喊口号。他们不是在造梦行业故事,是要真把车子开安全,开起来顺滑。

至于生态,开源鸿蒙那个事儿我就爱提。华为把鸿蒙开源了,很多媒体没大肆报道——或许不够吸睛。但从开发者圈来看,这是给工业、车机、智能设备一个大平台。未来智能设备的互联,远不是一台手机或者一台车那么简单。想象一下,如果车上和家庭里的智能屏、IoT设备、手机无缝能联动,生活能变得有多方便。别人梦里都没有的场景,华为这边慢慢推进了。是不是比拿手机参数砸人的效果强多了?

华为被指太“坏”,因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上了,实际上早给友商充足时间准备,只是没人领情罢了-有驾

再跑个题,五菱这样的人民神车都快搭载ADS 4.0了。你说奇怪不奇怪?以前这家做车都为能跑不能坏挣扎,现在都开始搞智能驾驶了。摊上这样的情况,留给其他老字辈整车厂的时间不多了。洞察角度说,这让我有点小紧张,供应链以及研发上谁不加快,迟早被市场剩下,竞争残酷成这样,我得多操心点。

对了,销售那边小插曲。一次去4S店,销售小哥跟我说:老铁,这智能驾驶总结一句,别期待多高,17万档里已经够你用。别人吹得多牛,其实那个花哨按钮多,耐用时间短的多。他这话直白,但其实是干货。真实情况就是,别被名头惑了眼,要看实操耐用度。你和咱们这么聊,心里没点数?

话又说回来了,我挺怀疑这种高难度智能驾驶技术真的走到还价空间有没有底。毕竟芯片原料、测试费用、开发投入都在那块,成本估算(这真是粗糙心算,没细到人民币几千块芯片)要低于一定程度基本不现实。价格战能砍多少,咱心里没谱。但市场就是市场,谁抢先又抢好,利益自然白白送往谁碗里去。

华为被指太“坏”,因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上了,实际上早给友商充足时间准备,只是没人领情罢了-有驾

还有个没细想过的事儿,华为到底会不会把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硬体放量推下来?毕竟ADS 4.0不算最高级的,算是迈进门槛,谁知道下一步他的升级路线是怎么安排?我猜,短时间市场不敢大规模推出顶级智能驾驶,怕政策跟不上。这个也只能等以后再说。

最后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如果真的考虑买17万元左右的智能车,面对智能辅助驾驶这块花花绿绿的技术包,你会怎么权衡?信技术实力拼综合体验,还是挑最吸睛的广告卖点?我真好奇。

(这段先按下不表)

华为被指太“坏”,因为把ADS 4.0装进17万的车上了,实际上早给友商充足时间准备,只是没人领情罢了-有驾

话说回来,汽车里加了点智能,不光是为了做噱头,得真让你开车舒服,减少焦虑——然而现在市面上打着智驾旗号的产品多半是半吊子,反倒让人心烦。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