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造车,能否撼动比亚迪?内行人说破,胜败在此一举

最近大家只要一聊起新能源车,有两个名字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是已经卖疯了的比亚迪,另一个就是给大半个车圈供应电池的宁德时代。

这两个可以说是咱们国家新能源领域的两张王牌。

最近,宁德时代搞出了一个大动作,推出了一个叫CIIC滑板底盘的东西,一下子让很多人开始琢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宁德时代这个电池大王,真的自己下场从头到尾造一辆车,它能干得过现在市场上如日中天的比亚迪吗?

宁德时代造车,能否撼动比亚迪?内行人说破,胜败在此一举-有驾

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背后牵扯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子和商业逻辑,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宁德时代这次拿出来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个啥。

这个所谓的CIIC滑板底盘,说白了,就像是咱们小时候玩的四驱车那个底盘。

宁德时代把一辆电动车最核心、最复杂的部分,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悬挂、刹车这些东西,全都提前集成封装好,做成一个标准化的平板。

汽车制造厂拿到这个东西以后,就不用再去费心研究那些最头疼的技术了,他们只需要设计一个好看的车壳子,再把座椅、方向盘、大屏幕这些东西装上去,一辆全新的电动车就能很快造出来了。

这对车企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研发时间能缩短一半,造车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这就像是开餐厅,以前你得从种菜、养猪开始,现在宁德时代直接给你提供了处理好的、标准化的半成品菜,你只需要掌勺炒一下,就能端上桌了。

这无疑是大大降低了造车的门槛。

更厉害的是,宁德时代还给这个底盘配上了一个叫“巧克力换电块”的技术。

顾名思义,电池被做成了一块块像巧克力一样的标准模块。

车没电了,开到换电站,机器手臂几下操作,两三分钟就能把旧电池换下来,装上满电的新电池,整个过程比咱们去加油站加满一箱油还快。

这一下就击中了现在很多电动车主的痛点——充电慢、续航焦虑。

你想想,比亚迪现在充电最快的技术,也得等上大半个小时,而宁德时代直接把补能时间压缩到了分钟级别。

宁德时代造车,能否撼动比亚迪?内行人说破,胜败在此一举-有驾

而且他们还说了,这个底盘未来可以直接用上全固态电池,到时候续航轻松超过一千公里也不是梦。

所以你看,宁德时代这是想从根上改变游戏规则,它不光是卖产品,它还想定义未来造车的方式。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挑战者,比亚迪的底气又在哪里呢?

王传福领导下的比亚迪,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那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从二十多年前决定造车开始,比亚迪就在下一盘大棋。

造电动车最核心的是电池,电池需要锂矿,比亚迪就去投资入股全球各地的锂矿资源;电池技术方面,它研发出了安全性能极高的刀片电池,成本还控制得特别好;别的车企因为缺少芯片而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比亚迪有自己的半导体公司,能自己设计生产一部分芯片。

可以说,除了一些像轮胎、玻璃这样的标准件,一辆比亚迪车上大部分核心的东西都是自己家里生产的。

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所以我们看到,当其他车企还在为成本发愁的时候,比亚迪敢于发动价格战,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直接把价格打到了燃油车的腹地,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从几万块钱的代步小车海鸥,到上百万的硬派越野仰望U8,比亚迪的产品线拉得非常长,几乎覆盖了所有价位的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数据,比亚迪在2023年全年销量突破了300万辆,这个庞大的市场体量和用户基础,是任何一个新进入者,包括宁德时代在内,在短时间内都难以企及的。

比亚迪用二十年的时间,为自己打造了一座别人很难攻破的坚固堡垒。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这两家巨头也各有各的烦恼。

宁德时代的技术虽然先进,但造车毕竟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

宁德时代造车,能否撼动比亚迪?内行人说破,胜败在此一举-有驾

一个好的底盘不等于一辆好车。

汽车的驾驶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操控性、舒适性,需要工程师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校;车辆的质量控制,确保小毛病少,经久耐用,这需要长期的生产经验和严格的品控体系。

这些都不是光有技术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这就好比一个食材供应商,他能提供全世界最好的牛肉和松露,但他自己不一定会是个好厨师。

宁德时代在整车制造这个领域的经验几乎是零,这是它最大的短板。

而比亚迪这边,虽然销量遥遥领先,但品牌形象一直有点“偏科”。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比亚迪就约等于“性价比”,这在开拓中低端市场时是巨大的优势,但在冲击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时,就成了一种束缚。

很多有钱的消费者在选择高端车型时,可能更看重品牌的调性和技术的“光环”。

在这方面,长期为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国际大牌供应电池的宁德时代,其技术品牌形象在高端用户心里反而更具说服力。

另外,比亚迪的业务摊子铺得很大,除了汽车,还涉及电池、半导体、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战线太长,未来是否会分散其在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上的精力,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说,讨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谁能赢,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

这更像是两种发展路线的碰撞:一个是“技术专家”路线,宁德时代试图用最顶尖的单项技术来撬动整个行业,成为所有车企都离不开的合作伙伴,甚至是规则的制定者;另一个是“全能选手”路线,比亚迪则希望通过掌握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稳扎稳打,用规模和成本优势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这两种思路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都是中国企业在探索新能源道路上做出的不同选择。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看到这样的竞争是件大好事。

正是因为有了像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企业相互较劲,技术才会进步得更快,产品成本才会不断下降,我们买车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这种良性的竞争,不仅让消费者受益,更重要的是,它共同铸就了中国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

所以,无论宁德时代最终造不造车,这场“神仙打架”都将继续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而这,才是我们最乐于见到的局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