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前,在传统燃油车势头正盛的时候,丰田研究起了混动汽车,并推出了第一辆商业化混动汽车。
结果可想而知,丰田的混动汽车被边缘化。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来中国纯电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却让冷门的混动汽车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这可把丰田章男高兴坏了,准备在混动汽车市场大展身手。
结果又发现,比亚迪已经在混动领域走在了丰田的前头。
根据汽车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混动汽车销量突破678万辆,比亚迪销量为248万辆,占据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远超丰田汽车。
最近两年日本车企开始大量采购中国新能源车企比如比亚迪,五菱等的汽车产品
根据日经中文网的报道,为了研究比亚迪的产品技术,丰田大量购入比亚迪的汽车,运回本土市场,邀请媒体和日本主流车企一起公开拆解和学习。
丰田汽车为何在混动汽车领域,会被比亚迪超越呢?
今天小编回顾一下混动汽车的前世今生,为大家答疑解惑:
电力技术短板,纯电混动被油车取代实际上,混动汽车技术并不是源于丰田。
欧洲才是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诞生地,也是第一个申请混动技术专利的地区。
1889年,英国的威廉巴顿申请了汽油-电力混合动力轨道车推进系统专利,虽然没有在混动汽车领域有实际应用,但也为后来混动汽车技术发展打下基础。
1905年,德国工程师的费迪南德.波尔舍真正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这种混动技术是不直接用电池供电驱动轮毂,而是用内燃机驱动轮毂的发电机提供电力,延长汽车续航能力。
费迪南德.波尔舍打造了世界上首批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也是最早的油混汽车产品。但在当时所处的能源环境,传统煤炭和石油能源技术发展更好。
而欧洲发电量,电力技术电池技术都还比较落后,无力支撑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这也让当时代表欧洲时尚潮流的电动汽车和油混汽车没法发展起来。
内燃机汽车恰好赶上煤炭石油技术成熟和传统能源产业崛起的时机。具备了低油价优势,同时内燃机机技术比电池技术更成熟,成本也低,很快就取代了纯电汽车和混动汽车。
欧洲放弃了纯电汽车和混动汽车技术路线,借助汽车工业制造红利,建立了传统燃油车工业体系,打造了宝马、奥迪、奔驰、保时捷等众多世界知名汽车品牌。
石油危机催化混动技术传统能源工体系支撑着燃油车产业发展,但也有潜在风险比如石油危机。
要知道石油是工业血液,原油炼化的各类生产原材料和相关产品,遍布我们衣食住行各大领域。
仅交通领域就消耗了全球大量石油资源比如中国每年进口5亿吨原油,其中70%以上消耗在交通领域,特别是燃油车产业,这其实是极大的浪费了。
1970年,中东爆发石油危机,全球能源经济通胀,欧美车企意识到了高油价对传统油车行业的冲击。
再次想起了混动汽车技术,指望通过油混车来减少传统油车的燃油损耗,提升效率。这一时期混动汽车技术进入复苏期,美国很多公司都申请和储备了混动汽车技术系统专利。
其中美国人维克多.沃克也成为了现代混动汽车之父。90年代开始,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将维克多沃克的混动技术发扬光大,采用行星齿轮组作为动力分流结构,控制汽车能源驱动方式。
1997年丰田推出的第一款混动车型普锐斯,就是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发动机为主要驱动,电机作为辅助。
当发动机性能过剩,多余驱动性能可以为电池充电,性能不足的时候,可以和电机电池并联起来,增强动力性能。图片但这种技术路线的商业化发展并不顺利,丰田被一家美国公司paice起诉,理由是侵犯了他们的专利技术。
但丰田不承认,双方一直扯皮,最后丰田赔了一笔钱。这次事件后丰田也学习美国公司,开始储备混动汽车技术,并且建立了专利体系。但丰田的混动汽车产品,依然无法逆袭,取代燃油车产业,成为市场主流。
问题出在哪里呢?丰田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有句话是选择大于努力,丰田早期虽然囤积了大量混动汽车技术,但方向是错的。
欧洲和美国的混动技术方向,以及后来的继承者丰田的混动技术路线,都是油混的路线,不能进行外部充电补能。
即技术路线是混动,但实际上还是依赖发动机的,电力只是为了节约燃油,而不是作为一种新的能源驱动方式。这就意味着混动汽车技术受制于机械制动系统,无法再度提升效率,发动机性能一直突破不了50%。
再一个就是电池技术和成本的问题。图片丰田混动车型中作为辅助存在的电力,实际上只是一个小电池的存在,容量极小。
丰田也想做一个大电池,但没有这样的设计空间,而且当时的动力电池技术不成熟,成本也极高,随便一块大型电池价格都要数万美元。
这样高的电池成本,丰田舍不得,也无力推动混动汽车规模化发展。丰田放弃了混动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路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那就是只卡技术脖子,拦路收钱,让其他国家砸钱发展混动汽车产业链。丰田就等着混动汽车产业成熟,躺着赚专利费。
起初不少车企想发展混动汽车,都因为丰田的无赖行为,而陷入被动,还制约了行业发展。
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主导了全球汽车动力电池迭代升级,日本和韩国被甩开。
动力电池技术走向成熟,锂电池的成本也大幅下降,为纯电车型和混动车型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比亚迪绕开了丰田的混动汽车技术路线,走上了插电混动技术路线比如F3DM技术路线。这种技术模式与丰田完全相反,比亚迪以电力驱动为主,发动机驱动为辅助,并且首次将串联和并联结构融合在一起。
之后比亚迪继续迭代升级,打造了DMi混动技术架构,混动汽车销量和市场份额进入高速增长期。
面对中国比亚迪的后来居上,丰田只能避其锋芒,进入北美地区,推进电气化转型,提升混动汽车销量。
毕竟丰田以前囤积的混动技术很多也都过时了。即使现在重构混动汽车产品路线也没有先发优势了。
油混只为了省油,本质还是燃油车的发展逻辑,丰田终究还是没跟上全球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慢了一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