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时代要快结束了?内行人预测,油价是最大变数

加油站前排队的车辆依旧络绎不绝,停车场里的充电桩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025年9月,国内燃油车销量再次突破百万辆,连续四个月上涨。 同一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60%。 这场持续多年的“油电之争”,没有出现一方迅速取代另一方的结局,反而陷入一种微妙的平衡。

燃油车时代要快结束了?内行人预测,油价是最大变数-有驾

01 销量背后的拉锯战

2025年的汽车市场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汽协数据显示,燃油车在9月卖出100万辆,同比增长6.4%。 合资品牌凭借传统SUV车型,硬是把“销量腰斩”拉回成“回暖曲线”。

这波增长主要来自三线以下城市和城乡接合部。 在这些地方,充电桩仍是稀缺资源,燃油车凭借“加油5分钟,续航800公里”的稳定表现,成了务实之选。

新能源车同样势头凶猛。 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60%,小鹏、蔚来等品牌销量屡创新高。 激进的扩张背后,问题逐渐浮现:新能源车平均售价从2023年的18.4万元降至16万元,价格战已“卷到骨头里”。

燃油车时代要快结束了?内行人预测,油价是最大变数-有驾

02 油价的“跷跷板效应”

油价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变量。 2025年布伦特原油预计均价74美元/桶,2026年可能跌至66美元。 低油价让燃油车的日常使用成本显得不那么刺眼。

油价波动像一只无形的手。 2022年原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时,许多车主开始认真计算电动车每公里0.08元的电费成本,对比燃油车每公里0.65元的油费,差距明显。 有车主在社交平台分享:“油价破8元后,我家电动车每月能省下500元油费。 ”

这种波动直接反映在市场端。 业内人士观察到:“油价高时,新能源车试驾排队一个月;油价回落,加油站又排起长队。 ”

燃油车时代要快结束了?内行人预测,油价是最大变数-有驾

03 截然不同的区域图景

汽车市场的“油电之争”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在中国,新能源车已占新车销量一半以上,北京公交车全部换为新能源,上海出租车电动化覆盖率已达80%。

欧洲市场同样积极,挪威几乎成了“电动车王国”,充电站比加油站还密集。 但北美市场电动化进程相对缓慢,2025年电动车份额可能不到10%。

即便在同一国家,城乡差异也十分明显。 中国充电桩数量超2000万个,高速公路覆盖率达95%,三线以下城市充电便利性仍远低于燃油车。 一位乡村车主坦言:“我买燃油车不是因为保守,是每次看到充电桩排长队,就觉得油车更省心。 ”

燃油车时代要快结束了?内行人预测,油价是最大变数-有驾

04 车企的“双轨制”生存策略

面对分化的市场,车企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 比亚迪作为“激进派”,已完全停止纯燃油车生产,全面转向电动和混动车型,2024年销量增长达50%。

大众、奔驰等传统车企选择“两条腿走路”。 大众投入500亿欧元建设电动车工厂,目标是到2025年电动车占销量30%。 奔驰一边投资电动化,一边为e-fuel合成燃料留后路。

燃油车如今也配备了高配车载屏、AI语音助手和L2级驾驶辅助,这些原本属于电动车的“黑科技”正成为油车标配。 J.D. Power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较2024年提升14分,创5年最大增幅。

05 用户用钱包投票

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理性。 从“环保情怀”回归到“能不能用得住”,购车逻辑发生明显转变。

燃油车时代要快结束了?内行人预测,油价是最大变数-有驾

在充电设施完善的城市,电动车优势明显。 一位电动车车主算过账:“我家电动车百公里电费仅6元,同级别燃油车要60元。 ”在经常跑长途的用户看来,燃油车加油5分钟就能续航800公里,无需担心充电排队或冬季电池缩水。

政策红利也在悄然调整。 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由“免征”改为“减半征收”,这意味着“油电同权”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政策从“激励增长”转向“平稳调节”,市场驱动正逐步取代政策驱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