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宣传“自动驾驶”要负法律责任?三分钟看懂新规红线

当你在高速公路上松开方向盘刷手机时,是否想过这可能是违法行为?7月23日公安部的一纸声明,彻底撕开了智能驾驶行业的"皇帝新衣"——所有车企宣传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法律面前都只是"辅助驾驶"。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要负法律责任?三分钟看懂新规红线-有驾
image

政策风向突变:公安部定调"智驾≠自动驾驶"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表态:"市场上所有智驾系统都未实现自动驾驶目标,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这句话直接否定了特斯拉FSD、小鹏NGP等系统的"自动驾驶"属性。更严厉的是,公安部将严查驾驶人"脱手脱眼"行为,这意味着即便系统允许双手离开方向盘,车主仍可能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要负法律责任?三分钟看懂新规红线-有驾
image

《广告法》红线:这些宣传词已涉嫌违法

《广告法》第4条和第28条早已为车企划出禁区。特斯拉官网将L2级功能包装为"全自动驾驶能力(FSD)",小鹏汽车将导航辅助驾驶简化为"NGP",这些表述与SAE分级标准存在明显差异。某车企因使用"无人驾驶"字样被罚200万的案例证明,监管部门已开始动真格。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要负法律责任?三分钟看懂新规红线-有驾
image

消费者需特别注意三类高危词汇:"自动驾驶""解放双手""无需干预"。这些表述不仅违反《广告法》,还可能成为事故后车主维权的重要证据。

三重法律风险:脱手驾驶的代价远超想象

一起由智驾系统引发的事故可能触发连锁反应:民事层面,受害者可同时起诉车企和驾驶人,依据《民法典》第1203条主张产品缺陷赔偿;行政层面,交警可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对"脱手"行为直接处罚;刑事层面,若系统误判致人死亡,驾驶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车企负责人或面临重大责任事故罪指控。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要负法律责任?三分钟看懂新规红线-有驾
image

消费者维权指南:如何避开宣传陷阱

购车前务必要求销售出具书面说明,重点查看"需驾驶员全程监控"等免责条款。建议录制销售承诺视频,保存宣传资料电子版。发现虚假宣传可双线举报:通过12315平台投诉广告违法,通过12381热线举报技术缺陷。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要负法律责任?三分钟看懂新规红线-有驾
image

立法前瞻:自动驾驶的"紧箍咒"正在收紧

未来三年将迎来智能驾驶监管风暴:车企测试数据造假将面临产品准入限制,《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拟增设"人机共驾"责任条款,L3级以上车辆或强制安装黑匣子。更关键的是,辅助驾驶操作规范可能纳入驾考,这意味着未经培训使用智驾功能或将影响保险理赔。

当技术狂奔遇上法规刹车,消费者更需牢记:方向盘后的那双眼睛,才是行车安全的最后防线。关于智能驾驶的法律责任,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