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破同质化怪圈 “大众老友记”重塑客户关系 演绎信任与陪伴
现在的中国车市,热闹得像菜市场抢白菜——看似红火,其实充满了信任危机。新能源车企一边喊着要颠覆世界,一边让车主在维权群里骂娘不停。PPT上的黑科技,真正开车时变成了续航缩水的噩梦。这种割裂感,让人觉得买车就像抽盲盒,不知道会踩什么坑?
这种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2024年比往年更凶猛。大家伙儿卷参数、卷配置、卷到最后除了价格啥都不剩了。同价位的车型参数差异不足5%,消费者左看右看,完全不知道该选谁。
信任断裂的背后真相
新能源车续航虚标、虚假宣传成为共性问题,代表性车企如奇瑞、广汽丰田、吉利等都有明显体现。买车不到三个月就遭遇”背刺”,这种体验能好吗?车主们在群里抱怨也不是没道理的。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22年投诉量前50车型累计投诉25185起,比2021年高出21%。这数字看着就心慌,说明问题确实不小。一些车企为了追求销量和速度,把客户信任当成了可以透支的资源,这怎么能长久?
一汽-大众另辟蹊径的玩法
在这种混乱中,一汽-大众反其道而行之。人家不跟你拼参数,也不玩价格战那套,而是搞起了”大众老友记”。这名字听着就亲切,像是隔壁老王家的聚会。
34年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一汽-大众积攒了2000万大众品牌用户。这个数字可不是吹的,那是实打实的信任积累。现在他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卖车,而是要”经营关系”。
从”卖产品”到”做朋友”,这个转变听起来简单,实际上是对传统车企思维的彻底颠覆。不再是那种”买了就算了”的买卖关系,而是要陪伴用户的整个用车生命周期。
“老友记”到底给了啥好处
说白了,光有情怀还不够,得有实打实的价值。一汽-大众推出的五大核心权益,确实有点意思。
老友升值计划最让人心动。早换车有补贴,多买车有折扣,推荐朋友还有奖励。这套组合拳下来,用户确实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置换最高12000元补贴,增购还有额外1000-3000元不等的回馈。
今年国家大力推动汽车以旧换新,一汽等企业积极响应,满足百姓对美好出行的需求。这个时机抓得挺准,政策红利加上企业让利,用户双重受益。
老友共创权益也挺有意思。让用户参与产品开发,不再是车企自说自话。这种做法在传统车企里还真不多见,毕竟大部分车企还停留在”我觉得你需要”的思维里。
双终身质保的底气从哪来
今年4月,一汽-大众推出的”双终身”质保政策在车圈引起轰动。不限年限、不限里程,覆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系统。这种承诺,没有对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谁敢这么做?
这背后其实是德系品质标准的支撑。一汽-大众34年的技术积累和品控体系,让他们有底气做出这样的承诺。相比那些新势力车企动不动就OTA锁电、续航缩水,这种踏实的做法确实让人安心。
多部门明确反对车企之间无序价格战,工信部表示”价格战没有赢家”。在这种大环境下,一汽-大众的做法显得更加难得。
从德系品质到中式陪伴
智能电动时代,当新势力们还在比拼续航参数、狂堆配置时,一汽-大众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路径。从”德系品质”延伸到”中式陪伴”,这个组合挺有意思。
德系品质保证了产品的硬实力,中式陪伴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中国人讲究人情味,喜欢那种长久的关系。一汽-大众恰恰抓住了这个心理,把商业关系包装成了朋友关系。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营销套路。2000万用户的基盘摆在那里,没有真正的价值输出,谁会买账?关键是要言出必践,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长期主义的考验
2025年车企仍要在”量与利”之间做出战略决策,价格战成为常态化命题。在这种环境下,一汽-大众的长期主义思维能不能坚持下去,是个大考验。
短期看,情感营销的效果可能没有价格战来得直接。但从长远角度,品牌忠诚度和用户粘性一旦建立起来,护城河效应会很明显。关键是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
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那种野蛮生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真正能走得远的企业,肯定是那些能够与用户建立深度情感连接的品牌。一汽-大众的”老友记”实验,值得关注和观察。
你觉得这种”做朋友”的营销方式,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