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昨天看到一个北京大哥的朋友圈,我太阳穴都跟着跳了一下。大哥说他去看宝马5系,心里的小算盘都打好了,准备一刀砍到29万,结果你猜怎么着?4S店销售小哥微微一笑,说先生我们这儿得加价10万。我当时就觉得这世界是不是有点太魔幻了,二百多万粉丝的大V都说5系价格崩了,你一个4S店跟我说加价10万?你是什么勇气?梁静茹给你的吗?!这已经不是做生意了,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市场规律的公然挑衅。
整个德系豪华车市场,现在就是一场大型的荒诞剧。数据不会骗人,BBA去年在中国的销量跟坐了滑梯一样,直接掉了三四成。宝马5系的价格更是重量级,直接腰斩,去年这时候能买两辆。但最有意思的是总部那帮德国人,他们好像活在另一个位面,还在搞什么促销政策,好像觉得只要我补贴够用力,车就能自己长腿跑进用户家里。结果呢?光这三家去年就亏了三百多亿欧元。他们不是不认输,他们是根本没意识到,战争的形态已经变了。他们还在打堑壕战,人家早就是闪电战了。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问题:都这个节骨眼了,德国人到底在硬撑个什么?你看看宝马5系那颗“祖传内丹”,还是那个2.0T,修修补补又三年。人家隔壁理想L9,电机功率直接干到330千瓦,一脚电门下去,感觉能把牛顿的棺材板踹飞。导航系统更是典中典,开着大几十万的5系在高速上,你还得自己扶着方向盘,生怕它一个不高兴就往护栏上亲。这叫什么?这叫参与感。而人家的车早就开始琢磨怎么让你在车里打王者了。更离谱的是,柏林总部的工程师们,至今还在为“要不要把车轴再拉长点”这种哲学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我的天,他们是不是对中国消费者有什么误解?中国人买车图啥?不就是图个大,一个能在后排跷二郎腿的移动客厅吗?
这帮德国人不仅产品悟不透,连渠道都快玩崩了。现在的4S店,那简直是玄学大师的道场。网上标一个价,你去店里,他能给你报出另一个价,中间差的钱够你再买一辆五菱宏光。有家上海4S店的员工都出来爆料了,说现在卖一台车根本不赚钱,纯纯交个朋友。用户的投诉翻了两倍,特别是关于“信仰龙骨”的,他们也没啥好办法。售后服务?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现在去买车,就是一场谍战片,以前是送个保险就当砍价成功了,现在销售的套路全在分期付款的合同里,字比蚂蚁还小,一不留神就着了道。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品牌玄学的力量。买车的人现在分化得特别厉害。有一种人,就是冲着这个蓝天白云标去的,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种“我就是比你高级”的图腾。这类人里,三成多都是老车主,买完一台还买一台,主打一个不离不弃。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这个品牌光环,这个所谓的金钟罩铁布衫,正在被另一群人无情地戳破。另一拨人,每个月三万多个,用脚投票,直接转身就进了问界、蔚来的大门。他们不跟你聊历史,不跟你讲情怀,他们就问你冰箱彩电大沙发有没有,自动驾驶灵不灵。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德国人比作修仙老道,可能有点侮辱修仙的了,人家修仙的至少还知道要渡劫飞升,你看这帮人像是要原地成盒。他们最近也搞了新电动车平台,说要把生产线搬到中国,一副“不装了,我摊牌了”的样子。结果呢?成都的研发团队和上海那边能因为一个手机APP的UI设计打起来,用户留存率硬是比别人低20%。德国工程师自己都说,2025年那个转型计划,悬。董事会里,一群老头还在为“要不要再降价”这种问题吵得脸红脖子粗,仿佛降价会玷污他们高贵的血统。
讲真,我车里那个手机支架都比它智能。那个支架才花了我30块钱,还带无线充电,上哪儿说理去。
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降价,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餐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新势力现在干的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你剩下。宝马们的困境在于,他们既想维持贵族的体面,又不得不面对打骨折的现实。这种拧巴,这种拉扯,才是最致命的。上海车展宝马那个展台,年轻人肉眼可见地变少了,这比亏三百亿欧元还可怕。因为这意味着,未来不跟你玩了。
所以,面对宝马的价格大跳水和德国人的硬撑,消费者到底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钱多到没处花,而且特别享受这种又爱又恨的拉扯感,那就去买一台。毕竟,在这个时代,能体验原汁原味的、带点受虐倾向的“德味豪华”,机会也不多了。这也算是一种慈善。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