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072026款正式发布,续航升级、配备华为单激光雷达,这事儿刚宣布时,我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哇塞,又一波高配版出来了。其实说白了,市场对于智能驾控的期待,像个无底洞,越升级越猛,谁都想抢先占位。
我记得那天推送通知响了一声,我的朋友就在旁边看了会儿,突然笑说:这车是不是又升级了一波?感觉还得再等等,毕竟每次新版本出来,都是买新鲜,最后能成真的是败家。
这新车到底厉害在哪?我也粗略估算一下,去年这个价位(估算中,毕竟样本有限)如果同类车型差不多配置,价格都在35-40万之间。阿维塔这次推出的精英版,标配华为的192线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比之前多了个档次,主要是能识别更复杂的交通场景。估算感知范围,原来50米,现在可能70米到80米(体感不准,算是大概数)。
对比:比如说广汽传祺的GS8,配备雷达和摄像头也不少,但华为的单激光雷达,像是用针尖去看,穿透力更强,就像一条亮出夜路的灯——开过去,盯得更准。人家依靠多摄像头组合,现在是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共享感知,反应速度快不少。我觉得,最实际的差别,还是反应速度和夜间识别能力(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夜晚路况复杂,感知越快越安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那句提升感知+多传感器融合,心想:融合个毛啊,现在的技术不过是把好多感应器拼到一块,效果当然比单一传感器强。其实这就像我们看新闻,多个来源比单一来源可靠多了,但还是会有误差。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很多人关注的,还是配置的实操差别。空气弹簧、CDC动态减振系统,坐下来会不会觉得真舒服?我试驾过那款车,长途驾驶时感受挺明显——车身稳不少。对比一般非空气悬挂,确实像坐在沙发上,而不是在颠簸的弹簧床上。
我其实更关心配置升级对于日常使用的影响。比如超充,只要10分钟能从30%充到80%,这感受挺像你站到加油站,插上加快了,省得能多玩会儿手机或看会儿车载广告(这段先按下不表)。这个快充能力,是不是只给高配留的?其实大部分用户会想,普通版是不是就只能慢充?但我猜,未来慢充的价格会更便宜,不然谁愿意在高速路口排长队。
我突然想到,阿维塔还在强调可以付费升级老车,像我这智商,也觉得挺骚的:如果我的车还能升级超清广角内后视镜,那岂不是不用换新车了?但又想:这样的升级算否划算?会不会变成一种我只是多花点小钱就能变得更安全幻想?还是说,技术壁垒其实挺高,老车上这么多硬件的集成,究竟能升级到何种程度?
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设计底盘和悬挂,那些运动悬架到底值不值得关心?我记得我朋友提过,运动款的底盘硬一点,跑高速很稳,但城市里跑最烦的还是过坑洼,变得摇摇晃晃。这和我之前拆车时看到的车底盘构造很像,硬点和软点,都是设计取舍。阿维塔还在卖一个太行底盘运动悬架,这意味着操控会更精准?还是说,只是广告词?(这段更正:我想说的是,硬悬挂会带来操控改善,但可能会带来一点点乘坐体验的牺牲。)
说到辅助驾驶,我发现新车配备了超清广角电子内后视镜和夜视识别灯。你们有试过晚上开车?我就觉得,传统的后视镜,灯光反光会模糊,特别在雨天。电子内后视镜,就像用一个高清大屏替代了镜子,视野更宽、信息更全。问下你们:你会因为这点多花几万块吗?我倒是觉得,用时间久了,惯电子视野还挺自然。
华为乾崑ADS 4.0,别只看名字ADS,其实就像是给车装了个大脑。它融合了27个驾驶传感器,感知系统有四层——一层像眼睛,二层像耳朵,三层像感官,四层可以看做是多角度、多感知融合吧?反正我觉得:如果这些硬件能做到‘几近自动’,再加上鸿蒙HarmonySpace 5,车里所有设备都能无缝联通,感觉就像给车装了智能神经。
我反复在心里问自己:这些新硬件,是否真能用在日常?比如高速上,车道保持跟得上老司机的细腻操控么?我算了算,100公里大概用电30块钱的电费(估算得很粗),不算超充的成本(快充大概每次$10左右),其实电费还挺合理。增程电池52度电,跑1200公里也不是梦,当然是CLTC工况(估算不够准确,体感而言,实际也许在800公里左右)——但谁用的其实是这个标准?实际用中,续航会缩水不少。
我还想:未来车里个性化定制,一方面方便用户彰显自己,另一方面可能掉入盲目追求个性的陷阱——比如买个特别的颜色,结果审美早变化了。就像我认识一个朋友,买车颜色特别个性,结果几年后觉得还是原色好看。
问:你觉得,技术进步的快,能不能把复杂的东西用得简单?我觉得这就像智能手机一样,从繁琐的硬件变成一个平面屏幕,操作变得直观。可事实上,背后藏着的技术其实很复杂,硬件叠加越多,油耗和故障率是不是也会升高?这问题我一直在思考。
我觉得,用户最关心的,还是用车体验和安全感。最新的安全配置,既让你觉得有门,又不让你觉得麻烦。你认识的人,有对辅助驾驶有点怕的么?我倒是觉得,科技再厉害,也得给人留点手动空间。否则,一旦系统出错,谁买单?
说到这,内心那个小怀疑又浮出水面——这帮硬件融合得够牢靠吗?毕竟,好的技术,还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你说,一个车,要花这么多心思在智控架构上,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硬件越多,整车越复杂,也可能越脆弱。
这次的阿维塔新车,让我有点期待,也有点担心。像是小孩长大,总是希望他们变得更好,但也怕他们走错路。咱们这些普通用户,能从这车里真正得到些什么?还是都在听着未来已来的空话?至少,开着这车,感受一下科技带来的变化,也挺挺有趣的。
对了,那个试驾车,什么时候能到我这儿?我得亲自感受下那新升级的座椅,特别是零重力座椅的零重是不是有点虚的感觉。
未来汽车会怎麽变?谁知道呢?我只知道,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在享受这些科技带来便利的更希望车能变得更可靠、更贴心吧。你们有没有在想,自己的这辆车,能陪你多久?或者,下一次,选车时会不会考虑点你从没考虑过的参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