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金九银十”,现在听起来就像一个来自上古时代的传说,跟盘古开天辟地差不多。今年十一期间车企的促销,本质上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是“我们假装让利,你们假装相信”,主打一个心照不宣,突出一个赛博飞盘。开局就是单点爆破,奥迪、理想、小鹏这些,官宣得锣鼓喧天,优惠政策搞得跟修仙秘籍一样,什么现金补贴、置换补贴、金融政策,一套组合拳打下来,你以为是天降功法,结果仔细一看,实际比平时多优惠两三千块钱。
两三千。
就两三千。
真的就两三千。
我跟你讲,这两三千块钱,在一台二三十万的车面前,算个什么?它连个响都听不见。这不叫优惠,这叫精神抚慰。这好比你掉进深渊里,上面的人扔给你一包压缩饼干,还跟你说“兄弟,我尽力了”。你不仅不感激,你还想顺着网线过去给他一个大逼斗。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些车企就是在蛋糕渣里找糖粒,找到了还舍不得给你,得让你磕个头才行。
荒诞,才是这个时代车圈的底色。你必须用一种上帝看猴山的心态来审视这一切。你看那个销售,一脸真诚地跟你说:“哥,现在的价格已经降到冰点了,真降不动了。”他说的可能是真话,但这真话背后是更残酷的现实。他不是不想降,他是真的快成盒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已经跌到了4.5%,什么概念?比你把钱放进某些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还低。我突然想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老板说再涨五毛钱就没人来了,一个道理。大家都在悬崖边上反复横跳,谁先掉下去,就能给后面的人争取一点点空间。
所以你看到的不是商业竞争,而是黑暗森林。森林里没有温情脉脉,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自爆。每个车企老板,现在心里都住着一个雷电法王杨永信,电自己,也电同行。他们不是在做产品,他们是在炼蛊。把价格、配置、营销、渠道,所有东西都扔进一个锅里,然后盖上盖子疯狂摇晃,最后能活下来的那个,就是蛊王。所以他们推出的不是车,是移动的求生舱。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经历过那个车价坚挺的年代。那时候买车,销售爱答不理,加价是常态,能平价提车都算是祖上积德。现在呢?这些前线碉堡自己都快揭不开锅了,超过一半的经销商亏损,新车业务毛利是负的,卖一台亏一台。这生意做的,简直是活菩萨行为!他们现在巴不得你进店,别说给你倒水了,给你现场表演个劈叉都行。他们嘴里的“国庆促销”,不过是厂家任务压下来,不得不搞的仪式感。他们自己兜里比脸都干净,哪有钱给你真金白银?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好像把车企说的太惨了。但好像又没说错。
你再看那些技术名词,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搞得花里胡哨。我告诉你,所有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都不在实验室里,而在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它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一个大爷骑着老头乐躺得够快,再牛逼的算法也得当场宕机,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大爷讲激光雷达,他问你那玩意儿能当手电筒用吗?你看,这就是反技术崇拜的民粹解构。技术再牛,也干不过现实的胡搅蛮缠。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品牌玄学。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买这些车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跟你我完全不在一个次元。你跟他说性价比,他跟你谈三叉星徽的历史。你跟他说续航,他跟你聊马斯克的火星梦。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信仰的图腾。优惠两三千?对他们来说,这是对信仰的侮辱。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送他一台比亚迪,他可能还要问你能不能折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十一这波所谓的促销,本质上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是一场献给所有韭菜精的汇报演出。他们不是不想降,是真的没得降了。每个月都有政策,三天两头搞活动,价格早就被榨干了,像一块拧不出水的毛巾。讲真,现在这行情,能给你这两三千,都算是他们烧高香了,是拿未来的利润在给你发红包。
那年底会不会力度更大?销售是这么说的。因为年底要冲量,要拿厂家的返利,那是他们唯一的回血机会。但你别高兴得太早。那点所谓的“更大”,可能就是从两三千变成五六千,本质上还是挠痒痒。真正的变化,不是看这些小恩小惠。
所以,别等了,也别信。你真正能占到的便宜,只有他们倒闭清仓那一天。而那一天,不远了。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