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长安UNI-K智能驾驶让我在高速上"放手"喝咖啡
上周五加班到凌晨两点,当我第N次在晚高峰的环线上被堵得怀疑人生时,车载导航突然弹出长安4S店的试驾邀请。原本只想找个沙发瘫着的我,却在这个周末经历了最魔幻的驾驶体验——当UNI-K的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在沪昆高速上自动完成变道超车时,我竟真的腾出手喝了口冰美式。
这个被工程师称为"轮上机器人"的UNI系列旗舰,用三组毫米波雷达+5个摄像头构建了上帝视角。最让我震惊的是它的自动变道逻辑——不像某些豪华品牌需要驾驶员确认,当车速超过60km/h且相邻车道有足够空间时,只需轻拨转向灯杆,车身就会像被无形轨道牵引般丝滑切入。实测从杭州到千岛湖的162公里路程,系统接管了87%的纵向控制和63%的横向控制。
但真正颠覆认知的,是这套系统对中国特色路况的适应能力。在遭遇高速修路常见的鱼骨线时,仪表盘上的3D车模会实时显示系统对模糊车道的预判轨迹;当大货车压线行驶时,车辆会自动执行"避让式超车",主动偏离车道中心线0.5米通过。这些细节背后是长安2000多名工程师积累的300万公里本土化测试数据。
作为CS75PLUS老车主,这次体验最触动我的,是长安对"智能"的独特理解。UNI-K的智能座舱能通过FACE ID识别不同驾驶员,不仅自动调节座椅记忆,还会根据当日天气推荐空调模式。上周带女儿试驾时,车机甚至从她的儿童手表同步了过敏原信息,自动开启"婴幼儿模式"净化空气。
在新能源领域,长安的蓝鲸iDD混动系统正改写游戏规则。CS75PLUS智电iDD实测馈电油耗仅5.5L/100km,但电机瞬间爆发的330N·m扭矩,让它在山城重庆的坡道上依然游刃有余。特别要夸夸它的"全地形模式",上周暴雨天经过工地泥坑时,锁定四驱模式后轮胎竟自动模仿壁虎爬行动作交替脱困。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长安的L3级自动驾驶专利数已位居自主品牌第一。在重庆垫江试验场,我亲眼见到搭载APA7.0的欧尚Z6,仅用手机APP就完成了20米外的无人泊车。更震撼的是其V2X车路协同系统——当救护车还在300米外,沿途车辆就已收到信号提前让出生命通道。
这次深度体验彻底打破了我对国产车的认知边界。从UNI系列的星际战舰座舱,到欧尚车机内置的"无麦KTV"功能,长安证明智能汽车不该是配置的堆砌,而是对每个使用场景的细腻洞察。就像工程师说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让用户适应科技,而是让科技像旧毛衣一样贴合身体。"
试驾返程时,车载香氛系统自动释放了雪松香调——这是系统根据我的疲劳程度和窗外暮色联动的"清醒模式"。在这个智能驾驶逐渐普及的时代,长安正用最具温度的方式,重新定义着人车关系。如果你也想体验这种未来感,不妨去试驾最近推出的UNI-Z,据说它的语音控制系统已经能听懂十几种方言版"我饿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