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不少人喜欢盯着固态电池的消息盯得紧,生怕错过新鲜事。一到谈到很多人就眼巴巴等着明天会更好。我最近跟一个修理工聊天,他说:你们这些,太容易被‘未来科技’迷住了,等得太着急。真要等到固态电池普及,恐怕还得蛮久。它听上去那么美好,但从实验室到街车,差得远呢。
我记得去年我翻了下笔记,那个时候很多厂家都说下一代电池明年能量提升一倍。结果嘛,目前看,实际量产还在拉锯。固态电池用的固体电解质,理论上比液态的安全,续航也能柠檬汁一样清爽,轻松突破1000公里,让自燃风险像铁皮一样少。但说实话,这理论上线还需吃许多苦。
技术难题真实存在。像电导率不足,就像你要冲个凉,用的水还要跑得快一点,才不会堵车。氧化物电解质在室温,电导率远低于液态电解液,充电速度自然就被绑了手。界面接触又是个大难题,固态的钉子户,刚性接触让面积不到50%,放电的时候容易剥离,就像磁铁贴在一起,只要轻轻拉扯,可能就散架了。
然后,锂金属枝晶问题也不是巧合。想象一下野外的树枝,一旦充电过猛,金属会像长出细小的树枝一样,可能刺穿电池,带来短路那就糟了。这些问题都还没能彻底解决,挤破头都得5到10年后了。这个时间表比我想的还要漫长。
你问我:那么是不是我只需再等几年?等不如现在用。你知道,现在的液态锂电池技术,已经在飞速进步了。闪充技术——我算了下,充满一块10公斤的电池,五分钟就能充到400公里的续航,具体还得看车型和充电桩(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总的说来,日常绝大多数人几乎用不到千公里的续航。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驾车走山路的照片。那个时候我开一辆不到70万的中型SUV,续航600公里,感受真不错。现在很多国内车企出厂就标配700-800公里续航,甚至更多。而且,电池的安全管理越做越智能,出乱子的可能性也在减小。这让我不禁想:为什么还要死盯着固态?
在这我还想问:你们感觉,厂家在固态电池上押宝,是不是瞒着我们偷偷想赚钱?固态电池的确听着很未来,但实际上,成本会远远高于液态电池。估算起来,差不多是四倍(体感/样本少),原料本身就高得离谱——材料像锆基氧化物,价格超过3000块一公斤。锂金属价格也比石墨负极贵20倍。建一条全新的生产线,投资简直像盖栋楼。很多厂商都说,2030年前固态电池都还在试车阶段,大批量商用可能还得再等好几年。这让我有个疑问:难道他们是真的技术还没成熟,还是在冲问投资的人呢?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这问题挺有趣:是不是厂家更喜欢即时利润,没那么着急把价格压下来?毕竟,现在好用的液态电池已经达到了普通人能接受的水平。续航700公里的车子,充电速度快,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买得起的价位逐年降低。
我还想拉回自己:那我究竟要不要等固态?坦白说,等得太久,就错过了当下的好技术。现在的液态锂电池技术,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用车场景。你想像一下,普通上班族,一周跑两三次市内,偶尔周末出去玩,续航够用,充电快得像抖快一样,安全性逐渐改善,何必要非朝固态逼?
我也怀疑过——是不是固态电池最大卖点,是厂家能赚更多钱?(这段先按下不表)现实就是如此:你仔细看,市场上的组合,纯电本身也在快速变革。快充、换电、智能管理,甚至一些车企开始用长续航作为噱头,偏偏固态还在微笑等待,似乎在折腾大未来。
我就这样走在街上,有时会想:买车,还是看得太远了?不如面对现实,享受当下。这歧义就像那款刚上市的家用车,后备箱空间大一些,但车身尺寸相差无几。你知道,买车也是个微妙的平衡:你要到达你要去的地方,但不要被未来的云彩遮住了视线。
那个固态的未来感能不能赶快变成现在感?等啊等,还是不如倒车入库,先享受一下已经可以用的技术。然后等带得出门的那个春天,不知道还能不能遇见你。
这些我可能都没细想过,只是觉得,总归未来还需要很多突破。而我,更关心的是这辆车现在的感觉,要不要多折腾几次?这只小车内的行李箱,放不放得下我突然想到的事,也成了个微妙的坚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