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以上,增程销量是插混3倍!有钱人不愿买更省油的插混?

不知您发现没有——预算20万以内,消费者大多选择纯电或普通混动;但购车预算超过30万,尤其瞄准理想、问界、岚图等高端新能源品牌时,很多人会果断选择“增程式”而非“插电混动”。

这背后是令人费解的现象:理论上插混技术更复杂,高速能耗优于增程;但现实中增程车却成为新贵阶层首选。两种技术路线究竟差在哪?今天说透。

一、技术本质:插混是“能电则电”,增程是“纯电为主”

30万以上,增程销量是插混3倍!有钱人不愿买更省油的插混?-有驾
#百度带货夏令营#插电混动(PHEV)本质是“燃油车为主,电机为辅”。发动机和电机可独立或协同驱动车辆,城市用电、高速用油,技术门槛高。

增程式(EREV)本质是“纯电动车+汽油发电机”。发动机仅供电不直驱,全程电机驱动,结构简单如“充电宝加持的电动车”。

二、为何高端市场更偏爱增程?关键在体验差距

纯电体验碾压感
增程车标配大电池(通常40度起),城市通勤完全纯电,零油耗、零顿挫、静谧性媲美纯电;插混电池较小(普遍20度内),频繁启停发动机,体验割裂。

无里程焦虑的“安全感”
理想L9纯电续航215公里,问界M5纯电230公里——覆盖90%日常场景。长途加油即走,无需规划充电,契合精英阶层“高效省时”的需求。

技术简化反而更可靠
增程结构简单:发动机专注发电,始终高效区间运行;插混系统复杂,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协同调校难度大,故障风险更高。

用户真的不在乎油耗?
实测理想L9高速油耗7-8L,插混版宝马X5约6-7L——但买40万车的人,真在意百公里差10元油费?平顺静谧比省油更有价值

三、插混的真正优势:高速场景与技术纵深

插混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直驱,能量损耗少,油耗比增程低10%-15%;技术上限更高(如比亚迪DM5.0热效率46%);性能车型(如保时捷918)可通过复杂系统实现极致操控。

但问题在于:高端用户多数时间在城市用车,高速场景不足10%。为低频需求牺牲高频体验?显然不划算。

四、结论:选择本质是“需求分层”

家用首选增程:要的是纯电体验+无焦虑,技术简单稳定就是最优解(理想2023年销37.6万辆说明一切)。

性能取向选插混:追求全场景能效平衡或驾驶乐趣(如比亚迪仰望U8、坦克700Hi4-T)。

政策市场选插混:欧洲认证规则中,插混纯电需超50km(更易获补贴),故BBA推插混多于增程。

所以别再争论“技术落后”——市场投票才是真理。当增程用“纯电体验+无焦虑”击中高端用户痛点时,插混的技术优势反而成了无关项。毕竟,老板们要的是从容抵达目的地,而非研究发动机热效率。

下一战,将是800V超充和碳化硅电控的较量?欢迎关注,下期聊聊高压平台如何改变赛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