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身边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司机们聊天,说起当年的车,话语里总是带着几分怀念和自豪,尤其是聊到油耗的时候。
他们会说,看看以前的松花江小面包,那车官方标的百公里油耗才4.9升,省油得很。
再回头瞅瞅现在咱们开的家用车,随便一辆紧凑型轿车,市区里跑跑,油耗数字跳到10升以上都算是家常便饭了。
这就让很多人心里犯了嘀咕,这不合常理啊,明明现在的汽车技术日新月异,发动机、变速箱都比几十年前先进了不知道多少代,怎么这油耗反倒还回去了呢?
难道是技术在倒退?
其实,这背后藏着的原因,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咱们整个社会发展、安全观念和用车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缩影。
首先,咱们得从一个最直观、也最容易理解的地方说起,那就是车的重量。
您可以想象一下,九十年代的那些老车,比如松花江面包车或者老款的夏利,它们给人的感觉就是轻飘飘的。
那时候的造车理念和法规标准,跟现在是天差地别。
车身结构上,能省的铁皮就尽量省了,车壳子的主要作用就是遮风挡雨。
你用手去按一下车门,可能都会感觉有点软。
至于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A柱、B柱用了多少强度的钢材,车门里有没有防撞钢梁,车头有没有设计吸能溃缩区,这些在当时几乎都是不怎么被考虑的。
一辆松花江小面的整备质量,也就八九百公斤,还不到一吨重。
这个体重,对于发动机来说,驱动起来自然就轻松多了。
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了。
您随便走进一个汽车品牌的4S店,看看现在销售的任何一辆主流家用轿车,翻开它的参数配置表,会发现自重轻松就超过了1.3吨,也就是1300公斤。
如果是尺寸大一点的SUV,那1.5吨、1.6吨都是很普遍的数字。
这凭空多出来的几百公斤,差不多相当于车里随时都坐着四五个成年人,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这些多出来的重量,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安全而增加的“成本”。
现在的汽车安全标准,尤其是像我们国家自己的中保研(C-IASI)和中汽中心(C-NCAP)的碰撞测试,标准一年比一年严格。
为了在碰撞中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汽车厂家必须在车身结构上“堆料”。
整个车身就像一个坚固的笼子,使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甚至是热成型钢,这些钢材又硬又重。
车门里厚实的防撞梁,前后粗壮的防撞钢梁,再加上遍布车身的多个安全气囊和各种传感器,这些东西加起来,重量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说,现在的车油耗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支付的“燃油附加费”。
拿油耗去换一个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安全车身,这笔账算下来,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值得的。
其次,咱们再聊聊开车的方式和路况的变迁。
在二三十年前,中国的道路状况远不如今天。
高速公路网络还没有形成,大部分车主日常行驶的路段都是路况复杂的国道、省道,甚至是坑坑洼洼的土路。
在那种路上,车速根本提不起来。
开着一台只有三四十马力的老车,大部分时间车速都维持在每小时40到60公里。
这个速度,恰好是很多小排量发动机最省油的经济巡航区间。
而且,就算你想开快,车子本身也不允许。
速度稍微提上来一点,发动机就开始声嘶力竭地嘶吼,转速轻易就飙到三千多转,整个车厢抖动得厉害,噪音也让人难以忍受。
反观现在,我们国家拥有了世界第一里程的高速公路网,路面平坦开阔。
在高速上开车,法定限速就是120公里/小时,大家也习惯了这样的巡航速度。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物理学常识,就是车辆行驶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
简单来说,你以120公里的时速行驶时,车辆需要克服的空气阻力,是60公里时速下的整整四倍。
发动机为了推动汽车对抗这么大的阻力,自然需要燃烧更多的汽油来输出更大的功率。
所以,即便现在的发动机效率更高,但它所面对的工作环境要严苛得多。
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即便他的体能更好了,但让他去跑马拉松,消耗的能量肯定比让他慢走要多得多。
如果我们现在让一辆技术先进的现代汽车,也在平坦的路上保持60公里的时速匀速行驶,它的油耗数据可能会低得让你惊讶。
但问题是,在如今快节奏的交通环境中,这样做既不现实也不安全。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发动机本身的设计取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的老面包车,搭载的通常是1.0升左右的小排量三缸或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结构简单,内部零件少,运转时的摩擦损耗也小。
它的设计目标非常纯粹,就是提供最基础的动力,让车子能动起来就行,所以它的马力也就三四十匹。
而现在的汽车市场,主流动力配置是1.5T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虽然排量不大,但在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轻松爆发出180匹甚至是200匹以上的马力。
这动力水平,是当年老车的四五倍。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动力呢?
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变了。
我们希望在红绿灯起步时能更迅速,希望在高速上超车时能干脆利落,希望满载家人开着空调爬长坡时,车子依然能保持充沛的动力。
这种对“推背感”和动力储备的追求,使得汽车厂家必须把发动机调校得更偏向于性能输出。
而强大的动力,必然是以更多的燃油消耗为代价的。
尤其是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起步和刹车,会让这种大马力涡轮增发动机的劣势更加明显,它的效率反而不如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此外,现代汽车上丰富的舒适性配置,比如大功率的空调系统、加热通风座椅、高清中控大屏和高级音响等等,这些设备都是耗电大户,而它们消耗的电能,最终也都是通过发动机燃烧汽油转化而来的。
这些在老车上想都不敢想的配置,如今都成了增加油耗的“甜蜜负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