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大众"降价求生"?
19.99万起的威然,这次是真急了还是挖坑?
2025年9月30日,上汽大众官宣:2026款威然上市,搞了个"限时一口价"促销,起售价杀到19.99万元起!要知道,这可是曾经卖30多万的"德系MPV"啊,现在腰斩式降价。评论区瞬间炸锅:"大众这是认怂了?""别克GL8该慌了吧?""会不会是清库存割韭菜?"
说实话,这波操作确实看不懂——2025年车市"金九银十"正打得火热,国产MPV像腾势D9、传祺M8卖得风生水起,GL8还稳坐商务MPV老大位置,大众威然这时候杀个19.99万的"地板价",到底是真心实意抢市场,还是被逼到墙角没办法了?
19.99万"一口价"到底是啥套路?
威然这次降了多狠?
先把时间线拉清楚:2025年9月30日,上汽大众正式发布2026款威然,推出"限时一口价"活动,入门版标价19.99万元起,顶配也不过30.49万元。当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官网写错了吧?"结果去4S店一问,销售拍着胸脯说:"没错,就这价!"
这价格一出来,整个MPV圈子都懵了——要知道,老款威然2023年上市时指导价可是28.68万到39.98万元,就算终端有优惠也得25万打底。现在新款砍到19.99万,这哪是降价啊,简直是"跳楼甩卖"。
具体降了多狠?
咱算笔细账就知道了。入门版19.99万的380TSI舒享版,比老款同配置车型便宜了整整8到9万块!这什么概念?
相当于省出了一辆飞度的钱。离谱的是,大众这次玩了个"一口价"概念——不叫优惠,叫统一定价,全国4S店不准乱加价也不准再砍价,明码实价拿走。表面上看挺透明,但内行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是上汽大众被逼急了的表现。
为啥?
因为传统的"官方指导价加终端优惠"玩法已经没人信了,现在把底裤价亮出来,就是想用"价格屠刀"杀出条血路。
但降价归降价,猫腻可不少。仔细扒一扒配置单就发现问题了——这个19.99万的入门版,配置缩水得厉害。老款标配的电动侧滑门没了,改成手动推拉门;座椅材质从真皮降成仿皮;后排那块娱乐屏幕砍掉;连L2级辅助驾驶都阉割了,只留个基础倒车影像。
说白了,这就是个"丐版中的丐版"——能坐7个人,发动机还是那台2.0T的EA888,但舒适性和科技感打了五折。想要电动门、真皮座椅、智能配置?对不起,加钱上23万以上的中配或顶配。这操作跟超市促销一个路子——先用低价把你吸引进店,进来发现"特价款"啥都没有,要买舒服的还得多掏钱。
值得玩味的是"限时"这两个字。
官方说活动截止到2025年12月31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为啥要限时?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年底冲量呗!2025年前七个月,威然的日子过得相当憋屈。1到7月累计销量才6000多台,同比暴跌超过四成。反观竞争对手,腾势D9前9月累计销量超过7万辆稳居MPV销量冠军,传祺M8也有3万多辆,就连别克GL8虽然不复当年勇但月销也能稳定在七八千台。
威然被夹在中间,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市场份额一个劲儿往下掉。上汽大众年底KPI压力山大,只能靠"降价促销"先把库存清了,把销量数据撑起来给总部一个交代。这哪是什么"让利消费者",分明是"割肉求生存"。
当时圈内就有人说,大众这是放下身段抢市场了。但仔细琢磨就不对劲——真要抢市场,为啥不把配置拉满?
偏偏搞个减配版凑数,这不是诚意是啥?
说穿了,上汽大众现在进退两难:不降价,威然继续卖不动,工厂产能浪费、经销商库存积压;降价,利润空间又被压缩,只能靠减配保住底线。这波操作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被逼无奈"——市场不给活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威然为啥混到"降价求生"?
德系光环失灵了?
可能有人要问:大众好歹是"德系老牌",威然当年上市时还喊着"对标GL8",怎么才三年就混成这副模样?
其实这背后,是大众在中国MPV市场的"水土不服",也是整个燃油车时代落幕的缩影。
先说大环境的变化。2025年的中国MPV市场,早就不是2020年那个"GL8一家独大、其他品牌陪跑"的局面了。新能源MPV这两年强势崛起,腾势D9靠着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亏电油耗做到5.85升,纯电续航200公里,市区通勤基本不烧油,2024年全年销量突破10万辆连续两年夺得MPV全市场销冠。
极氪009走纯电路线,续航突破800公里,加上极氪一贯的智能座舱和豪华配置,抢走了一批高端客户。岚图梦想家、理想MEGA虽然销量有起伏,但起码把"增程式MPV"这个概念打出来了。就连传统国产品牌也不含糊,传祺M8混动版该有的配置一样不少,价格还比合资便宜一截。
用户需求的变化致命。
2020年买MPV的主力军是"老板加司机"组合,他们要的是商务接待场面——GL8那种"一看就是老板座驾"的气场,后排航空座椅躺着舒服,品牌够硬接待客户有面子。但现在呢?
二胎三胎家庭成了MPV市场的主力消费者,这帮人要的是"周末带全家出游、平时接送孩子上学"的实用功能。他们在乎空间灵活度(第三排能不能真坐人)、智能配置(车机好不好用、有没有辅助驾驶)、用车成本(油耗高不高、保养贵不贵)。说白了,市场需求从"要面子"变成了"要里子",威然偏偏两头都够不着。
再说威然自己的定位问题。
当年2022年上市时,上汽大众给威然的人设是"家商两用"——车长5346毫米、轴距3180毫米,空间确实比GL8还大一圈;2.0T发动机配7速双离合,账面数据220马力,动力也说得过去。但问题就出在"两用"这个词上。商务市场有GL8珠玉在前,人家深耕这个领域二十多年,品牌认知度已经刻进企业主的脑子里了——谈生意、接客户,开台GL8出去,对方一看就知道你公司有实力。
威然呢?
开出去别人第一反应是"这啥车?"品牌溢价根本打不过GL8。
家用市场尴尬。
想买家用MPV的消费者,要么看中性价比选传祺M8(顶配才20万出头,配置拉满),要么看中油耗选腾势D9混动(一箱油能跑一千多公里),要么看中品牌口碑选丰田赛那(虽然贵但保值率高)。威然卡在中间,价格比国产贵、配置比国产低、油耗比混动高、保值率比日系差,完全成了"四不像"。有个段子说得好:威然就像相亲市场上那种"条件中等、没啥特长、还非要挑三拣四"的对象,两边都看不上。
要命的是技术代差。
威然本质上还是基于大众MQB平台魔改出来的产品,底子是十年前的燃油车架构。2026款除了外观微调(前脸改成最新家族式设计)、增加点配置(中控屏从10.25英寸升级到12英寸),动力总成、底盘结构跟老款几乎一模一样。那台2.0T发动机EA888虽然成熟可靠,但油耗实在压不下来——工信部数据百公里8.9升,实际用车轻松上10升。
反观竞品,腾势D9用比亚迪第五代DM-i技术,热效率突破45.3;极氪009的电驱系统功率密度行业领先;就连传祺M8都搞出了丰田THS混动技术加持的版本。威然还在那儿"突突突"烧着9升10升的油,这年头谁买单?
深层的原因在于大众集团的战略失误。
这几年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用"迷失方向"来形容。新能源转型慢半拍,ID系列纯电车型销量扑街;燃油车又不思进取,继续吃老本。威然就是这种战略失误的牺牲品——既没赶上新能源的风口,又没在燃油车领域做出差异化。
说白了,大众在中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高估了"德系品牌"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十年前,车头挂个大众标能加价卖;现在,这个标不仅不加分,还可能扣分——年轻人会觉得你"老气横秋、不思进取"。
19.99万硬刚GL8和国产MPV?
威然这次能翻身吗?
现在问题来了:威然靠"降价"这一招,能从GL8和国产MPV嘴里抢到肉吗?
还是只是垂死挣扎?
咱们掰开揉碎了分析。
从价格带来看,19.99万的威然确实杀进了"国产MPV主战场"。传祺M8指导价17.98万到32.68万,赛那混动虽然标价35万但终端优惠后30万出头能拿下,腾势D9插混版33.98万起但配置拉满。威然这个价格,理论上能吸引那批"预算20万上下、想买合资品牌、对油耗不太敏感"的消费者。
但问题来了——这批人到底有多少?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购买20万级MPV的消费者中,超过六成会优先考虑新能源车型(主要看中用车成本),四分之一会上GL8或赛那(看中品牌和保值率),留给威然的潜在客户可能只有一成半左右。而这一成半里面,还得跟传祺M8、五菱佳辰这些国产品牌抢份额。
具体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跟GL8比商务场景,威然根本不是对手。GL8陆尊起步价虽然25万出头,比威然贵5万块,但商务客户根本不在乎这点差价——他们要的是"开出去有面子"。GL8后排那套航空座椅,腿托、按摩、加热通风一应俱全,客户往那儿一坐,立马感受到被尊重;威然后排虽然空间大,但座椅就是普通家用水平,谈生意的时候少了那份"高级感"。
保值率,GL8三年保值率六成五左右,20万买的车三年后还能卖13万;威然三年保值率只有五成,20万买的车三年后只值10万,这一进一出就是6万块的差距。商务客户精明着呢,这笔账一算就明白该选谁。
跟国产MPV比性价比,威然没优势。
传祺M8顶配20万出头,标配前后电动侧滑门、真皮座椅、12.3英寸中控屏、全景天窗、L2级辅助驾驶,空间跟威然差不多(轴距3000毫米),配置反而丰富。威然19.99万的入门版,电动门没有、真皮座椅没有、智能配置阉割,多花的这点钱买了个"大众标"和"稍微大点的空间",值吗?
再说五菱佳辰,虽然定位略低一档,但人家起售价才9万块,空间够用、配置够看,对那些预算有限的家庭来说性价比爆棚。威然夹在中间,上比不过豪华、下比不过实惠,就剩个"合资品牌"的名头在那儿撑着。
跟新能源MPV比用车成本,威然被吊打。
拿腾势D9插混版举例,亏电油耗5.85升,纯电续航200公里,市区通勤基本不烧油,一年能省三四千块油钱;长途跑高速切换到混动模式,油耗也就7升出头。威然呢?
百公里10升的油耗,按现在油价算(92号汽油7.5元每升),跑一万公里得花7500块;腾势D9混动模式跑一万公里才5000块左右,一年就省2500块,五年下来能省一万多。别提智能化体验了,腾势D9用的是华为鸿蒙座舱,语音控制、车联网、OTA升级一样不落;威然的车机系统还停留在"老年机"水平,反应慢、功能少,跟新能源车差了不止一代。
深层的问题在于用户心智。
2025年买MPV的消费者,基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不差钱的商务客户",他们预算30万以上,锁定GL8、赛那、威尔法这些老牌商务车,根本不会考虑威然;第二类是"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他们看重性价比和用车成本,优先考虑新能源或国产品牌,威然的价格和油耗对他们没吸引力;第三类是"品牌忠诚度高的大众粉",这批人数量有限,而且很多已经被ID系列的糟糕体验伤透了心,对大众的信任度在下降。
威然想要翻身,必须找到第四类用户——既认可大众品牌、又能接受燃油车高油耗、还觉得19.99万值这个价的人。
问题是,这类人还剩多少?
业内有个比较悲观的预测:威然这波降价促销,短期内(2025年第四季度)销量可能回暖两到三成,主要靠清库存和经销商冲量任务。但长期来看,如果大众不推出混动版或者彻底革新产品,威然大概率会成为"边缘化产品"——月销稳定在两三千台,既打不过GL8,也卷不过国产MPV,最后沦为大众产品线里的"鸡肋"。
到那时候,19.99万的价格可能还会继续往下探,15万、12万都不是没可能。但那时候降价的性质就变了,不是"促销"而是"清仓",彻底宣告威然这款产品的失败。
网友吵翻了!
这些灵魂拷问你也想知道吧?
威然降价的消息一出,各大汽车论坛和社交平台炸了锅。有人说"真香",有人喊"割韭菜",还有人在观望"等等党会不会赢"。
咱挑几个讨论激烈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聊聊。
先说第一个争议最大的问题:"19.99万买威然,到底值不值?"
支持派觉得这价格香得不行——20万不到能买台合资MPV,空间比汉兰达还大,动力比奥德赛还强,大众品牌,修车保养方便,配件便宜。反对派则认为这就是个"坑"——减配减成这样,电动门都没有还好意思叫MPV?油耗10升谁受得了?
保值率这么差三年后卖车得亏死。
客观来说,这事儿得分情况看。如果是"品牌控"(就认大众标)、对油耗不敏感(一年跑不到一万公里)、主要用途是"偶尔商务加周末家用",那19.99万的入门版确实能考虑——毕竟空间够大、动力够用、大众的机械品质还算稳定。但要是看重性价比、在乎智能配置、或者年均里程两万公里以上,那真不如加点钱上腾势D9混动版(省油又智能)或者买传祺M8(配置更全价格低)。
说白了,威然现在是"捡漏专用车"——适合预算卡死20万、不追求科技感、就要个"大空间合资MPV"的小众群体。
第二个问题也挺有意思:"限时一口价是不是套路?
会不会过了年又涨价?"
有网友扒出汽车行业的"套路史"——很多车企搞"限时促销",等活动结束要么"延期"(继续卖优惠价清库存),要么"涨价"(名义上恢复指导价,实际给终端优惠)。威然这次也大概率是这个路数。限时到12月31日,明摆着是冲年底销量KPI。
等2026年1月,要么活动"无缝衔接"继续搞,要么换个名头(比如"新春特惠""开门红促销")接着降。汽车不是快消品,降价容易涨价难,一旦市场接受了19.99万这个价格,想再涨回去基本不可能。所以想买的朋友也别太着急,等等看2026年1月的动向,说不定还有置换补贴、金融贴息这些额外优惠。
当然,如果是刚需(比如马上要用车、旧车快报废了),那也别纠结,早买早享受,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炒的。
第三个问题现实:"威然保值率这么低,买了会不会亏死?"
这个确实得掂量掂量。
目前二手车市场数据显示,威然三年保值率约五成,也就是说19.99万买的车,三年后二手车市场只值10万出头。对比一下\:GL8三年保值率六成五(20万买的车三年后还能卖13万),赛那三年保值率七成(30万买的车三年后还能卖21万)。
威然为啥保值率这么低?
主要三个原因:一是市场保有量小(销量太少,二手车买家不好出手),二是新能源冲击大(燃油MPV整体贬值速度加快),三是品牌认可度一般(不如GL8和丰田深入人心)。如果打算"开个五六年再换车",那保值率影响不大,反正开到最后都不值钱;但要是三年内想换车,威然亏得确实肉疼——20万买的车三年后卖10万,等于每年折旧3万多,这钱够租辆腾势D9开两年了。
最后一个问题有意思:"大众会不会出混动版威然?
等等党会赢吗?"
从技术层面看,短期内(2026年)出混动版概率不大。大众在中国的混动技术储备本来就弱,ID系列纯电车卖得一塌糊涂就是例证。威然基于MQB平台开发,这个平台架构天生不适合搞插混(电池布局、电驱系统集成都得大改),要想推混动版,等于得重新开发一套动力总成,投入的时间和成本都不划算。
就算真要搞混动,最快也得等到2027年甚至2028年,那时候市场格局早就变了,腾势D9、极氪009该占的坑都占完了。所以"等等党"这次大概率要失望——与其等大众慢吞吞搞混动,不如考虑腾势D9或者岚图梦想家,技术成熟、现车充足,买回去就能享受新能源的好处。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大众放弃威然这条产品线,把资源集中到ID系列或者开发全新的新能源MPV。那样的话,现在买威然的车主就成了"绝版车主",保值率说不定还能因为稀缺性回升一点——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只能说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
结语:大众这次是真"低头"了,但低头不等于认输!
从2025年9月30日威然降到19.99万这一战就能看出:大众在中国MPV市场是真急了——不降价等死,降价找死。
但降价的背后,暴露的是深层的危机:技术代差(燃油打不过混动)、产品定位失败(商务不如GL8、家用卷不过国产)、品牌光环褪色("德系品质"不再是金字招牌)。威然的19.99万,与其说是"抢市场",不如说是"求生存"——先把销量数据撑起来给总部一个交代,保住产能和经销商网络不崩盘,至于能不能真翻身?
那得看2026年大众会不会拿出"混动加智能"的硬货了。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威然这款车本身其实没那么差。空间确实大、动力确实够、机械品质也算可靠,拿来家用或者偶尔商务完全够格。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三年前你说燃油车还能打,大家信;现在你再说,年轻人给你翻白眼。
市场不是按你的节奏走的,消费者也不会为情怀买单。
大众如果还抱着"我是德系大厂,消费者应该买我账"的心态,那不只是威然,整个燃油车产品线都会遭遇滑铁卢。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预算20万出头买MPV,你会选"降价求生"的威然、"商务老炮"的GL8、还是"智能省油"的腾势D9?
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想法,看看大家到底怎么看这场MPV市场的"降价风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