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特别魔幻,属于三体人看了都得从坟里气活了,然后给地球人再锁一次科技那种。
比亚迪,那个月销干到40万台,在马路上多得跟共享单车似的品牌,结果在建公共充电桩这件事上,被名不见经传的广汽埃安给结结实实地背刺了。这就好比一个天天喊着要一统江湖、千秋万代的武林盟主,结果大家发现他连个金钟罩铁布衫都没练,内裤都是破的;反倒是隔壁那个天天被他嘲笑只会卖烧饼的王二麻子,默默地把方圆十里的公共厕所都给修成了五星级。
不装了,摊牌了,迪子在公共服务这块,玩得就是一手行为艺术,属于典型的“不务正业”。
你看数据,埃安自建的桩子已经突破20000根了,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就是你开着个埃安,理论上在很多城市里撒泡尿的功夫就能找到个亲生的充电桩,虽然可能充得不快,但人家管够。而比亚迪呢?自建了500座“兆瓦闪充站”,听着特别高大上,跟雷电法王杨永信亲自下场做法一样,电光火石。但问题是,少啊。500座,分到全国,比大熊猫还稀罕,找它比找对象都难。
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修仙路子。
埃安走的是“人海战术”,或者叫“农村包围城市”。逻辑很简单,我不管你什么超级快充、液冷枪线,我就铺桩,疯狂地铺,加大加大再加大。先把物理上的覆盖率拉满,解决用户的核心焦虑——“有”还是“没有”。这是一种特别朴素的唯物主义打法,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就是大力出奇迹。虽然慢,但能过,就是能过。
比亚迪呢,走的是“技术飞升”路线。它的逻辑是,我不跟你们这群凡人卷数量,我要搞就搞最牛逼的,直接原地成仙。一个兆瓦闪充站,听着就能让太阳一个趔趄。这是要干嘛?这是要重塑行业标准,定义未来。潜台词是:“你们这些慢充都是垃圾,等我神功大成,你们都得过来给我磕头。”这是一种典型的上帝视角打法,充满了技术宅的傲慢与偏见。
问题出在哪?出在现实世界,它不讲逻辑,它只讲物理。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我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在高速上堵到电池只剩5%,或者在陌生城市的地下车库里绝望地寻找充电桩时,你脑子里想的绝对不是什么“兆瓦闪充”,你唯一的念头是“给老子一个能用的桩,扫码能亮灯就行!”
这时候,埃安那两万根平平无奇的桩,就是救命的稻草。而比亚迪那500个传说中的“修仙圣地”,对你来说就是个玄学,跟任意门一样,你知道它存在,但你就是用不上。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拿武林盟主和卖烧饼的做比喻,好像有点侮辱王二麻子了,人家是正经生意人。
所以你看,比亚迪为什么不疯狂建桩?是他傻吗?当然不是。这背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比亚迪的真实想法,可能根本就不是要跟你玩“公共服务”这个游戏。它的核心逻辑是构建一个封闭的生态圈。
它卖给你车,这车用的是它的刀片电池,匹配的是它的三电系统,最优的充电体验是在它自家的充电桩上。它希望你买它的家充桩,然后偶尔在外面,去它的“圣地”补能。至于广大的公共充电桩市场?那是留给凡人去争的血海,它不屑于参与。这跟苹果的逻辑一模一样,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同样,会买比亚迪的人,也正在被这种“信仰”所驯化。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这他妈才是商业的本质!
它不是不想把餐厅做好,它是想直接把其他所有餐厅都爆了,让所有人都只能来它的私房菜馆吃饭。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种玩法,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给同行放过。
而埃安呢?它更像是个老实孩子,或者说,一个还没“悟了”的实在人。它觉得,我车卖出去了,就得对用户负责,就得把配套服务做好。这种想法,很值得尊敬,但在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显得有点过于“古典”了。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老板从来不搞什么扫码点餐,但生意就是好。道理可能都是相通的。
讲真,埃安这种玩法,虽然老实,但也挺笨的,赚不到大钱,你看它卖网约车卖得风生水起就知道了,这是To B的基因。但人家就图个实在,就问你怕不怕?
最终,决定未来电车战争走向的,可能根本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参数,而是最混乱的中国路况。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充电网络的关键也不在于谁的功率更高,而在于谁能先解决那个在三线城市郊区,开着满载年货的电车,被导航带到废弃充电站后,蹲在路边哭着给老婆打电话的男人。
所以,谁对谁错?
都对,也都错了。比亚迪在赌一个未来,一个技术可以碾压一切的未来。埃安在守一个现在,一个服务可以连接一切的现在。
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个最不在乎规则,最先“发疯”的。在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时代,所有的体面,都是弱者的墓志铭。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