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以色列国防军忽然发了个通知,说要把700辆配给高级军官的中国产车召回。这个车子主要是奇瑞瑞虎8,最开始是在三年前专门买来,打算发给那些大家庭的中校级军官使用。
三年前采购那会儿,以色列国防军怎么可能没经过审核吧?配车那档事可不是随便去4S店挑个颜色那么简单,车型筛选、系统检测、安全评估,全都得经过层层把关。要真担心摄像头、麦克风藏着“猫腻”,当初就该直接把奇瑞给排除在外,没必要等到军官们开了三年,连车的性能和脾气都摸熟了,突然又跳出来说“有数据安全隐患”。更有趣的是,以色列军方之前还专门对这些车的多媒体系统做过“净化”,明明都处理过了,现在又说控制不了数据传输,摆明了矛盾。
所谓的“安全理由”根本没法说得通。现在的智能汽车,没有哪个没有摄像头、传感器和车联网系统,要是照以色列这个标准,市面上所有的智能车都得被归为“移动间谍设备”了。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他们要用来取代奇瑞的日本三菱欧蓝德,早在几年前就曝出存在安全漏洞——2016年有研究指出,这款车的Wi-Fi控制模块能被暴力破解密钥,轻易定位车辆位置。那么,莫非中国车的传感器算“风险”,日本车的漏洞反倒成了“安全”?
这套双标玩得真是挺明显的。再说了,中国早就有明明白白的规定,网联汽车采集的位置信息、行驶轨迹绝对不能出境,座舱里的音视频资料也严格禁止外传。奇瑞这样的正规车企,一向遵守国家标准,不可能违反这些硬性法规。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肖军也早就说明过,这些指控压根儿没有根据。这不是随便说说的空话,而是有切实的法规和标准撑腰呢。
其实,以色列自己都没太当回事“安全理由”。一方面大肆宣扬要全面取代中国车,分阶段回收,还给这个禁令披上“防范间谍”活动”的帽子;但是,到了特拉维夫最敏感的“基里亚”总部,他们又还在用中国车辆。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以色列国防部还暗中通知租赁公司,把中国品牌排除在招标之外,还得瞒着不让别人知道,生怕得罪中国影响经济关系。这哪是真正关心安全?明摆着心里有鬼,既想顺着美国的意图搞点小动作,又担心把饭碗搞砸,只能玩这种遮遮掩掩的手段。
其实,这事说白了,背后还是美国在搞事。以色列的媒体自己都承认,这一波动作,明显是受了美国和英国的影响,那俩国家早已开始在敏感区域封堵中国车。类似的套路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特拉维夫的轻轨项目,中以联合体出价最低,可因为美国施加压力,以色列政府硬是把工程交给了法国和西班牙公司,咱家中国企业只能诉到法院维权。
以色列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实在太高,每年都得接受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哪敢轻易反抗美国的意愿。美国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四处散布“ rival中国技术威胁论”,以色列也加入了这场秀,把中国汽车当成攻击的靶子,归根结底,还是政治利益在作祟。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最初以色列买奇瑞,主要就是看中它的性价比高、空间宽敞,特别适合家有军官的实用需求。现在为了迎合美国的意愿,不得不换成燃油版的三菱、斯柯达这些牌子,不仅采购成本高了不少,还得在油耗和排放方面“付出代价”。明明中国的混动车表现不错,偏偏偏着不买,非要开高油耗的汽油车,这到底是为了“安全”,还是跟自己钱包和环保政策作对呀?
说到底,以色列这波操作就是典型的倒打一耙,当初主动上门采购,享受中国汽车带来的实惠,三年过去了,受到外部影响就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咬一口,说中国车存在安全隐患。可是,纸包不住火,偷偷禁购又怕被发现,仍然用中国车的细节早就泄露出了他们的心虚。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问题在全球都是个难题,像美国的特斯拉、德国的大众,都曾出现过安全漏洞,可没人因此一棍子打死整个国家品牌。要是真关心安全,应该做的不是借“间谍活动”的名义搞政治排除,而是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
这个做法不仅伤害了中以之间的信任,最终吃亏的还是以色列自己。明明中国产品性价比高,非得花更多的钱去买替代品,还得背上“言而无信”的名声。要是真的把中国惹急了,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合作,这笔亏损远比少几辆车要大得多。说到底,玩政治把戏不如踏实点,毕竟商场上讲的是真金白银,用了三年的车突然被冠以“间谍”帽子,这出戏实在太不好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