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车企也是有“中年危机”的。年轻时候意气风发,觉得只要发动机一响,便能一路绿灯,远走高飞。可等到三十岁,别克新世纪那样的“老家伙”出来混,突然发现,车标是个盾,盾下压的也是一叠钱包。看着一身银边的身板,真不是在练“美队同款盾击”,而是在提醒你,拥有它的人曾经有过“我爸是厂长”的豪气——这才是别克新世纪的正确打开方式。
想当年,别克新世纪1988年还在北美晃悠,国人还在琢磨“春游开奥拓还是捷达”,而隔壁的美国人已经开着V6、坐着大沙发,愁着油价。等到1998年,新世纪摇身一变,穿着雪茄形的外衣,披着华丽的银镶边,被上海通用拉到了我国的“车市首善之城”。这车浑身上下透着一种穷人摸不着、富人懒得看的贵气——划重点,是当时的“暴发户气质标配”,开进小区保证有保安叔叔给你敬礼。
“美系大沙发”,这个绰号也算是“自谦”了。别克新世纪内饰真算不上百花齐放,更多是土肥圆的高贵。座椅一坐下去,那叫一个厚道,仿佛随时有人帮你掸尘倒茶,老板副驾睡着了也没人敢大声呼吸。每次看到别克新世纪,仿佛强烈的美式口音在耳边哼哼:“坐稳了,诸位,接下来我们要去事业单位领取科长文件夹!”
才上市那会儿别克新世纪敢叫价三十多万,落地价都快顶一套工薪房了。这价格如今能买别墅送健身卡,可当时买这车的大哥——或者大姨——都自带“经济实力”滤镜。谁家有辆新世纪,亲戚朋友圈里炫耀都给他加自动美颜,端着保温杯都多点分量。
外表看,前脸那个盾牌别克标志生怕别人看不清,恨不得自带闪光灯,腹黑到让人担心撞上去伤车还得赔一块轮毂。尾部那宽大、贯穿式尾灯,配合一圈铝镀铬,你不仅是在马路上开车,简直在众目睽睽下巡游,活脱一个本地企业家走穴现场。
不要小看四挡自动变速箱配大V6发动机,这奇葩组合,现在听起来像“快男组合配中老年保健品”,可在那会儿,就是豪横的代名词。那动力,甩掉小绿篱、拉爆高尔夫,遇见红灯也舍不得急刹,怕别人看不清你屁股上的大镀铬。底盘悬挂过滤颠簸能力不一般,不愧是“隔音棉比脑补还厚”的美系亲儿子,开起来沉稳得像国企中年男员工穿耐克运动鞋——外表看着人五人六,实则踏实过日子。
别克新世纪之所以“新”,不是因为技术领先,而是因为那年头除了它,国内“高端轿车”就是“桑塔纳2000”和“捷达王”。有点像今天的iPhone,不是你买不起,是你承认它代表着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妄想。开上新世纪,自动获得“高级感通行证”,高管、导演、收藏家,谁能和你的气场打平?
高配安全气囊、ABS这些配置放在现在,估计连网约车司机都懒得多说一句,可在25年前,谁要是嘴角一歪说自己“有气囊”,保证会被同伴羡慕得像中彩票——毕竟那时很多出租车的安全气囊都属于“全年闲置、按需取用”。只有新世纪,才给了人们对“安全感”的新想象:别人生怕酒驾,你是车怕你喝醉。
美式造车最考验信仰的还是气场。别克新世纪感受到的,是“贵”与“壮”的双重包裹,25万起步的起售价,买它需要胆识,也需要社会关系铁。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买得起它的大哥都是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出门必需配光头、金链和白手套,最好还能把一张桑塔纳发票贴车窗上,证明“比我差多了”。
最有故事的还属尾部那贯穿式尾灯,好比“年会奖杯”,买了之后舍不得摔碎,晚上倒车自带手机手电筒功能。对很多人来说,那尾灯不仅是装饰,还是身份的镀金符号——大老板停车场里一亮屁股,绝对不会走错车位,毕竟全国能开进来的就那几辆。
其实,说起别克新世纪的动力好、座椅舒适,说一百遍都不如亲身上车体验一遍。坐进那带一点“上世纪美国中产”气场的大沙发上,连睡觉都变成了身份象征。想想看,你在里面呼呼大睡时,门外的不眠者还得操心今天有没有到点下班、领导会不会来查岗。
你以为别克新世纪只是“老干部标配”?大错特错!它其实也是“家族族谱升级”的记忆神器。每逢春节老家汇报,哪个叔叔不是三句话不离“那年我买的别克新世纪才……”?比起晒日照表、钢筋大楼图纸,这种炫耀才是真正的“低调中的自信”。
顺便一提,有人说别克新世纪开几十年都不坏,这基本是真的。26年车龄还能动力澎湃,这就像八十岁的相声演员照样能在台上段子一喷串,不但是情怀,更是个体面。省得哪天你儿子抱怨:“爸,咱家车怎么胳膊比马路还长?”你回他一句:“当年这啥,是你爹的青春之光。”
当然,今天的人再看别克新世纪,无非是“磕碜得带劲”。三十年过去,那些银色电镀开始掉皮,车标闪光灯变成路灯照明,但坐进车里依然能嗅到一种——怎么说呢? 是初代成功人士的汽油味,或者“社会精英的青涩豪气”。曾经它是人群里的焦点,现在它是车群里的异类;曾经它是大城市的门票,现在它是回忆的门把手。
有时候我觉得,别克新世纪不仅留下了一个大沙发,更留下了一种车坛“集体自我感动”的记忆。现在大家都嫌老车费油、没屏幕,可你要是赶上零零年那会儿,手机还不能刷剧,下班还要抢座自行车,别克新世纪那驾驶舱里还头顶一盏“北美灯火”。莫怪那车主说,哪怕现在动力柔顺也还汹涌——其实,那汹涌啊,多半是当年的体面、如今的幻灭。
说了那么多,别克新世纪这玩意儿到底好不好?怎么说呢——如果你三十年前能开得起,现在应该早就住进大别墅了。说明你的青春也曾有过壕气冲天、轮胎生风的时代。如今的汽车,个个讲自动泊车、电磁脉冲、智慧识别——只剩下广告靠谱。
别克新世纪,不仅仅是一台车,也不是大沙发本身,它是对那个“成功人士身份焦虑时代”的集体纪念。有人开着它穿越了旺盛的九九零年代,也有人盯着它数着自己的中年发福。它留下的,是尾灯下的大厂光环,也是新千年的一丝虚荣和一抹无可奈何。
三十年后,我们谈原厂V6、镀铬大屁股,更多像是在回忆一种尴尬而灿烂的青春。有些车,是开着开着没了,有些车,是吹着吹着忘不了。 别克新世纪,真不怪你这么能活,一直活在我们这些“还没开上它”的失落和寂寞里。
至于如今的别克新世纪,顶多算朋友圈怀旧专用滤镜的道具。可等有一天油价降到一块钱一升,我也想“买块盾牌”,开着出门装一把老干部帅,顺便刺痛一下自己的腰椎间盘——毕竟,这才是大沙发精神的真正精髓:舒服得让你怀旧,怀旧得让你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新世纪,早过去了,但故事还没完。至于我们,开不开新世纪,命运都还被时代这辆破车往前推着。人生总是马到成功,手握方向盘,心里依旧是个打工人。
如果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让你体会到曾经的体面与现在的无奈,那一定是在翻找汽修店里那些老车标志和油渍时,脑子里忍不住飘起那句,“别克新世纪,真的是个时代的滑稽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