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崩塌现象震惊全网

突然崩了!哪吒汽车国内交付量暴跌97.76%。这数字真是直接把围观群众吓懵了。去年还是15万多辆新势力销量冠军,今年到了一月,只交付了110辆,这也太不正常了吧?那个曾经风风火火的造车“黑马”,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惨?

慢慢拆开看。先说销量,2024年哪吒汽车全年卖了不到6.5万辆,和2022年的15.2万辆相比,直接腰斩还多。这种断崖式下跌,不可能是市场自然波动。再看交付量,1月份只有110辆,这已经不是“低迷”,而是几乎停滞了。说实话,这种销量,别说造车新势力,就连一个刚起步的小众品牌都不敢这么低。再翻翻账面,三年亏掉180亿,资金链紧张、供应商讨债、员工欠薪,这一串问题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怎么看都像是快要完蛋的节奏。

离谱崩塌现象震惊全网-有驾

但问题是,哪吒为什么会到这一步?或者说,这种爆雷,是哪吒自己干的,还是整个行业都在玩同一个危险游戏,谁倒霉谁爆?

造车新势力亏损多,这事其实不新鲜。哪吒死磕低价高配,主攻B端市场,早期的路线就注定了毛利率不会太高。2022年哪吒销量登顶那会儿,利润也没见多好看。卖得多却赚得少,是因为拼命压价格去抢市场,硬把自己打成了“性价比之王”。这种打法,换市场逻辑的时候很容易被反噬。2024年新能源补贴退坡,价格战打响,车企们谁都不好过,哪吒的低价优势眼看着不够用了。尤其是对比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更高端的品牌,它们还能靠溢价和服务撑住一片市场,哪吒的盈利难度就更大。

离谱崩塌现象震惊全网-有驾

再说研发投入。拿数据来说,造车新势力其实都挺烧钱的。高研发投入导致成本压不下来,这事在行业里不是哪吒一家。蔚来2023年研发投入就超过50亿,亏损率也很高。但区别在于,蔚来这种高端品牌亏得有底气,它的技术积累和服务体系在未来是能打的。而哪吒的投入更分散,智能化、动力、供应链全都得花钱,但效果没那么明显。比如它的车机系统,一直被吐槽不够智能。像这次App断网事件,用户体验直接拉低。如果钱花了,结果没出来,对应的毛利和利润就会越看越危险。

再拉传统车企和外资品牌来对比。传统车企虽然也有转型压力,但它们至少背后有燃油车的盈利支撑,资金链不像造车新势力那么紧张。而外资品牌,比如特斯拉,虽然也有价格战的影响,但它的全球布局和规模效应更强,亏起来还能扛一阵。而哪吒这种还在国内市场打拼的新势力,稍微一个策略错位,问题就会非常集中爆发。

离谱崩塌现象震惊全网-有驾

那问题来了,哪吒这是战略性亏损,还是纯粹没活路了?看它三年亏180亿,感觉就是在瞎花钱。但仔细拆一下,它其实是想抓机会。早期用低价打开市场,后来想靠智能化升级产品线,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它不是没努力,只是策略没对上行业变化的节奏。比如智能化,它的技术储备比不上蔚来、小鹏,供应链又不够稳,结果钱砸下去,效果出不来。再加上新能源补贴退坡,价格战加剧,它的机会窗口直接缩小了。

回头再看,它从销量冠军到现在几乎停摆,有点像是战略调整失败后的连锁反应。张勇离职、研发团队传言解散、供应商讨债,这些看着吓人的事,其实都是同一个问题的表现:公司没钱了,战略也没扛住。钱和方向一出问题,后续的毛利、交付量、用户体验全都跟着崩。

离谱崩塌现象震惊全网-有驾

但说实话,这事也不是单靠哪吒自己能决定的。新能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造车新势力的压力比传统车企和外资品牌大太多。它们从成立就面对高投入、高亏损的局面,活下来本身就不容易。哪吒的问题,是它没能在竞争加剧的时候踩准节奏,错过了转型的关键节点。

所以,这事看着离谱,但拆下来,其实能找到问题的逻辑。行业里本来就烧钱,谁都不好过,哪吒只是先碰到天花板了。接下来要看的,不是它亏了多少,而是还能不能找到一个活路。至于还能不能翻盘,就看它能不能摸清自己的路子,盯住下一步的机会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