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上市了焕新Model Y后,驾仕派第一时间测试了它的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最终在湿地+低温+选装20英寸轮胎的情况下,它的高速表显电耗达到百公里21度,按CLTC来看,续航打了5.6折,只能算中等生。
为了更客观的呈现数据,这次我们租到Model Y后轮驱动版,再回到成都的第二绕城高速,尽可能顶着限速去跑一圈,在排除外界因素的情况下,探究特斯拉SUV在中国车企围剿中的表现。
和驾仕派《极速焦虑》的测试标准一致,我把这台只行驶了7000多公里的Model Y充到95%的电量,开启了22度、2档风量的空调,动力模式调整到舒适,在20度出头的气温下,对于电动车续航还是相对友好的测试环境。
特斯拉表显是美规EPA续航数据,而Model Y后轮驱动版在用了62.5度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情况下,满电CLTC续航给到了593km,官方公布的百公里电耗不到12度,也算是较为适中的申报数据。
没有升级20英寸轮胎的情况下,我租到的Model Y标配了255/45 R19的固特异E锐乘轮胎,它不仅能耗友好,在保持了足够抓地性能的同时,针对新能源车还做了低滚阻和静音的优化,在行驶时也比选配米其林PS EV的触感更柔软,不过固特异旗舰店单卖要1500元一条,后续更换成本不算低。
稳定在120km/h车速时,我也用分贝仪测试了Model Y的行驶噪音,基本稳定在64-65分贝,和主流中国品牌同级产品相比甚至略有优势。尤其对比我那台进口Model 3,新车的改变确实翻天覆地:轮拱的吸音棉把胎噪控制得很低沉,来自底盘的敲击不生脆,而特斯拉新增的密封胶条和双层玻璃则把车内声压降低了三分之一,停车时关上车窗,我甚至听不到摄像同事在车外对我说话,过去我们应该不敢想象在特斯拉车内还会产生这种隔绝感。
性能方面,大家不能要求单电机的Model Y有多炸裂的表现,毕竟它的输出参数和奔驰M264的2.0T发动机差不多。但它的官方零百加速5.9秒,我实测下来是“反向虚标”的5.72秒,在同级单电机的纯电SUV依然有优势——比如80-120km/h加速就比岚图知音快1.3秒,其中除了电机效率之外,不到2吨的整备质量也代表了特斯拉轻量化的优势。
这种领先还体现在极限性能,我在封闭道路测试了特斯拉Model Y的0-400米加速,它只用不到14秒就跑完全程,在起步G值比小鹏G6低一点的情况,最终快了近0.7秒,168.17km/h的尾速更是比对手高出16km/h,中间的差距还需要中国车企继续追赶。
但要说电机本身,焕新Model Y这次给到的扭矩比旧款少了30Nm,极速也从217kph降低到201kph。这里的主要区别是特斯拉把3D6升级到全新4D3电机——两个版本的电机外观尺寸和重量差不多,但第四代电机的逆变器连接从螺丝改为焊接,装配流程简化了,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机油滤芯从可拆卸设计改为不可拆卸的免维护设计,进一步减少保养成本。而4D3通过优化散热设计,在保持性能的情况下把定子线圈从10层扁线绕组减少到8层,节省了材料成本。
简单的说,特斯拉用新电机的目的不算产品升级,更多还是为了节能、降本的技术改进,并且由于更加一体化,会让第四代电机在故障时很难通过换件维修,而更换组件带来的维养成本更高。
当然在驾驶体验上,无论是城区代步、高速巡航还是极限测试,我都不太能感受到新旧电机的区别。焕新Model Y踏板回馈力依然还是比较厚重,电门初段动力给得不算汹涌,但只要多压下一些踏板行程,电机输出的扭矩平台持续很广,很容易通过脚腕调节车速,尤其在高速时它的控速能力很稳定,想要在中后段超车,50%开度的电门就可以带来积极的扭矩爆发响应,给到的感受是Model Y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储备。
和电门力度匹配的是Model Y的刹车踏板,较沉的质感背后是可控的制动力梯度。Model Y的制动踏板行程偏短、虚位不多,力度建立很快,而且有稳定的长平台期,给人的信心比较足。而且它在中高速下的制动力变化不大,不需要驾驶员调整心态。但Model Y也有个问题,较短的刹车行程让它的制动力大小区隔渐变不明显,在刹停时的控制不容易收住力,虽然车身俯仰的收敛很快,但停车瞬间还是会产生比较强的拉扯感。
另外有一点让我感觉没有预期变化大的,是Model Y的底盘驾乘体验。因为特斯拉在新款的前塔顶新增的两根防倾杆,后副车架也用加强杆强化了结构,所以理论上的车身弯道姿态会更趋于稳定,侧倾幅度能比老款减少。
实际体验时,因为特斯拉调出5.65米转向半径不算特别灵活,而且车头对转向的响应动作依然很快,导致摆动频率在体感上会被放大。不过我确实能感觉到Model Y侧倾梯度很小,也有渐进感,变道时的横摆角度也不大,车尾保持了良好的跟随,加之快速回正时车身没有左右来回拉扯,收敛也比较干净,所以从驾驶的角度来看,焕新Model Y依然是同级别中能带来操控乐趣的选择。
方向盘的力矩回馈呈现出渐进式增益特性,既保留了特斯拉特有的精准指向,又缓解了老款车型“神经质”般的敏感。
特斯拉自认在改款时调整了转向风格,但从泊车手力上看,Model Y依然有液压转向的力道,虽然调节转向力度的手感变化还是比较明显,但即便最轻柔的一档也略显沉手。尤其是在中高车速时,方向盘的随速变化范围缩小,带来的增益很明显,中央区域保持了很紧绷的状态,直线行驶能力强。但是在转向响应方面,Model Y在不同车速下都极为敏感,在高速时带动方向盘容易带来体感上的大幅变化。而且特斯拉的回正手力还是调得比较重,好处是超调时回正动作快,但也有“废胳膊”的副作用。
在试驾前,我以为后轮驱动版的Model Y,会和全轮驱动版的底盘风格有一定区隔,但实际开下来,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
整体来说,特斯拉确实针对国内路况优化了悬架舒适性,在过滤细碎颠簸时表现出较为从容的姿态,尤其次级舒适性有惊喜,轮胎滚动在路面的颗粒感很难传入车舱。
不过在更大幅的路面冲击下,Model Y的悬架反馈会有些生硬,好在离散冲击时没有细微弹跳的余震,保持了干爽。对于SUV来说,特斯拉给到Model Y的悬架行程其实还是偏短,在车速提升后悬架快速的拉伸、压缩动作,对路面起伏的复制太多,给人的感觉就是“路不平”,身体一直在晃动,加上座椅承托偏硬也比较吃亏,不能帮助吸收颠簸。但这样的悬架风格,遇到大曲率抛跳的时候也更容易贴住地面,没有太强的失重感,身体的抛离可以按在胸腔之下,体感还是比较安稳,加上快速的收敛减少阻尼上下反复的动作,所以Model Y可以给驾乘人员提供更平稳的行车感受。
围绕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行驶223km后,这台Model Y后轮驱动版以108km/h的平均车速完成了测试。最终它回到服务区的表显SoC电量39%,相当于消耗56%,折合成CLTC续航的话,相当于达成率67%,比此前我实测全轮驱动版的变化很明显——如果满电情况下,理论上Model Y后轮驱动版可以在高速连续跑400km。
电耗部分,这台Model Y的表显数据是14.8kWh/100km,而在我开到最近的蔚来超充桩补能回到95%后,一共注入40.1kWh电量,折算充电损耗等因素,平均下来的实测电耗为17.4kWh/100km,这个能耗成绩在同级车型中处在绝对的第一梯队。
不过焕新的Model Y和蔚来充电桩的适配可能有些不匹配,充电功率在60-140kW区间里大幅波动,导致充电用时特别长,这点特斯拉还是应该尽快优化。
驾仕总结
结合我这两次对特斯拉Model Y的试驾,我认为它依然是同价位的纯电中型SUV里靠谱的选择,尤其是看重驾控表现和绝对性能的话,Model Y依然有一定优势,能耗控制也能看出特斯拉在三电系统的领先地位。
不过论及驾乘舒适性、智能化体验这些对消费者具备更显著影响的地方,特斯拉就很难和中国车企相提并论了,尤其考虑到Model Y的价格综合下来比我们的新能源车更高,真正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好消息是,特斯拉目前在国内有400多家本土供应商、国产化率达到95%,成本可以做到比美国工厂低38%左右,所以Model Y可以随时调用降价、贴息的杠杆,尤其考虑到特斯拉在全球销量萎缩,中国市场是它绝不能失去的领地——而且Model Y作为全球销冠,还有后手:长轴距版、低配版都可能为这台新车带来不一样的价值空间,它也注定在未来继续成为中国车企围剿的对象。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