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跑的踏板车,是不是都长得差不多?圆滚滚的车身,千篇一律的曲线,老远看过去就像一群双胞胎。但最近路过车行,一眼就被个"异类"勾住了——猎变机甲蜂150,方方正正的车身,棱角比小区门口的石墩子还分明。
这台车最绝的是灯。白天看着就是几道凌厉的线条,到了晚上一启动,呼吸灯跟着转速忽明忽暗,氛围光从车身缝隙里渗出来,活像从赛博朋克电影里开出来的。有次在路口等红灯,旁边骑传统踏板的大叔直扭头,估计心里在想:这小子骑的是摩托车还是变形金刚?
设计师怕是把"反套路"刻进了DNA。传统踏板讲究贴地飞行的流线型,它偏要做硬派SUV的既视感;别人拼命藏起螺丝接缝,它偏要把机械结构露出来当装饰。结果呢?现在年轻人路过都要掏出手机拍两张,骑这车上街,比戴限量款手表还惹眼。
别以为长得个性就中看不中用。坐上去才发现,766毫米的座高看着不低,但前端收得特别窄。我这165厘米的身高,双脚稳稳落地,比骑朋友那台"踮脚神器"踏实多了。车座底下的空间也能装,放下全盔还能塞件雨衣,买菜接娃两不误。
最让人惊艳的还是那套48V轻混系统。说简单点,就是发动机旁边多了个电机,堵车时自动切成纯电模式,发动机安安静静不喝油;一给油,电机又马上发力助推,起步比普通150快半拍。北京晚高峰实测,从国贸到望京,堵了40分钟,表显油耗才2.3升,比我同事的电动车还省。
有次暴雨天过积水路段,下意识捏紧刹车,感觉车轮刚要打滑,TCS系统就跟长了眼睛似的,0.1秒就调整好了动力输出,稳稳当当过去了。后来才知道,这套系统的反应速度,比人类眨眼还快3倍。配上260毫米的大碟刹和博世ABS,雨天骑起来比以前放心多了。
7寸的液晶仪表看着就像把平板嵌在了车把上,白天再晒也看得清。NFC解锁是真方便,手机揣兜里,走到车旁1.5米内自动解锁,再也不用翻包找钥匙。最神的是OTA升级,前阵子推送了个新功能,能记录每次骑行的路线和油耗,朋友开玩笑说这是给摩托车装了个"健身环"。
现在买这车的人,好多不是冲着代步来的。有人改了贴纸玩姿态,有人装了射灯去跑山,还有人专门拍短视频分享骑行日常。12970元的燃油版和15970元的轻混版,价格比同配置的合资车便宜小几千,难怪上市没俩月,车行都开始排队订车了。
有意思的是,这车91%的零件都是国产的。不是说进口的不好,而是看到自己的工厂能做出这种水平的车,心里还挺自豪的。听说厂家用了模块化生产,以后还能衍生出越野版、复古版,就跟搭积木似的。
其实摩托车这东西,早就不该只是个代步工具了。上班它是靠谱的通勤伙伴,周末它是探索周边的利器,偶尔停在路边,还能当个拍照背景板。猎变机甲蜂150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把汽车上的混动技术、智能配置,揉进了一台150cc的小摩托里,让普通人花小钱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你觉得这样的摩托车,会改变的出行方式吗?要是换车,你会考虑这种"硬派小钢炮"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