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两天汽车圈最热的瓜,非全新小鹏P7上市莫属。
眼看着小米SU7这阵风头刚劲,P7重做归来,难免让人冒出个疑问:小鹏P7还能像当年那样,杀出重围、风云再起?还是说,这回不过是时代浪头上的匆匆过客?
别急,这事还真没那么简单,毕竟纯电车圈子如今格局早就不是三年前那套剧本,一出新车,背后的门道着实不少。
环顾整个电动车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小鹏P7这一款老网红,重新登台又顶着多少期望?再看看售价,21.98万起步,顶配直接按到了25.98万,价格比小米SU7还“体贴”那么一点,尤其顶配拉开价差,满满的“给力”姿态。
但别被表象给迷了眼,门槛的确设得不算高,配置啥的看着诚意十足,问题是,这套招驱逐的还是那波对智能化买单的年轻人吗?小鹏P7的路还能再走多远?
先说说外观,这是一套老小鹏粉见到得会像“爷青回”的设计。
车身线条还是那么犀利,前脸极细的灯带透露着不好惹的气场,运动感拉满。
标志性的短前悬、掀背造型、低风阻系数,光想象一下空悬降到1407mm那副姿态,简直像低趴改装场的常客。
但看多了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未来感,大家会不会也有点审美疲劳?这设计玩到了极致,究竟是潮流顶端,还是难免有点“自嗨”?这个答案,还得靠市场去检验。
内饰嘛,说白了没啥太大惊喜。
一体化中控大屏+8.8英寸仪表,三颗自家图灵芯片外加一颗高通骁龙8295P,合计2250TOPS算力,这一数字拿出来就是为了让你喊一声“壕”。
方向盘上带俩智控旋钮,切换驾驶模式、调悬挂高度、刷存在感,科技感拉满,却有那么一丝和初代P7玩“张扬”不太一样的低调。
整体风格跟自家G7还是一个套路,工具属性更明显,没了初代争议满满的“个性”,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克制。
不过,想想也正常——都2024年了,纯电车不玩点儿屏幕和智能,怕是要被网友玩坏。
动力方面,800V平台、后驱单电机版270千瓦,四驱车型437千瓦,别的不说,数据上确实漂亮,甚至续航也能飙到820km,750km都不是事。
放眼同级,起步价拿到这些账面参数,那叫一个“卷”。
电池有74.9度和92.2度两种规格,纯电续航数据拍着胸脯告诉你,主流用户不用慌。
可说到底,动力和续航数据如今只是一道门槛,真想让人心甘情愿下单买账,还是得看整体体验和品牌附加值。
而且,论配置,小鹏算是把能给的东西都捏在了一起,全系空悬,别家的高配才有的,你刚入门就能上手。
但你问用户认不认?真难说。
不怕你吐槽,回忆小鹏P7初代上市时那番热闹,圈里圈外都是一片“鲱鱼罐头打开了”,热搜、测评、五花八门的吹捧、曝光一波接一波。
那时候啥智能化标签、先锋科技、P7开了个好头,把小鹏直接领进纯电新势力核心圈了。
三四年后,这车再出江湖,却是一副“野蛮生长”后的老将样子,市场饱和了、用户成熟了,对新鲜感的期待值被不断抬高。
信号量不是原来那么容易抓住,剧情也没法全靠面子吃饭,这才是最大的变化。
而说到竞争对手,没辙——全新小鹏P7对标的就是小米SU7。
小米SU7凭借雷军“顶流带货”属性,这车刚发布那阵盛况堪比手机圈的“米粉开卖冲楼”,粉丝群体死忠程度极高。
即便在参数或者配置上优势有限,人家靠着小米品牌用户基础,第一时间就赢了一半。
小鹏P7的“底气”跟招牌都是硬碰硬,定价策略也格外显诚意。
尤其顶配价格,比小米SU7整整便宜了将近4万,这个差距,强行拉回了不少理性消费者的注意力。
不过呢,小鹏这点算盘也不完全是秘密武器。
毕竟大多数高端纯电用户不仅看参数,更挑体验和“面子感”。
小米SU7主打品牌热度,P7想追价靠“实诚”路线,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俩策略就是旗鼓相当的对决。
值得玩味的是,小鹏在20万+这个细分市场,其实没有一骑绝尘的表现。
从P7、G9再到新款X9,虽然配置堆得漂亮,但始终没形成某种“拉仇恨”的市场现象。
更微妙的是,小鹏自家MONA系列甫一面世,便让整个品牌掉进了“性价比”陷阱,原来好不容易树立的智能高端形象被打散了。
这足以说明一件事儿——定位混乱,是比产品本身卷出花来更要命的问题。
P7曾经是开山鼻祖,带起了一股中高端纯电个性浪潮,也撑起了半壁江山。
可一旦品牌标签开始分裂,用户选择的准绳很容易摇摆。
这时候,就算你硬件配置升至太空,用户脑海里那个“小鹏=便宜+高配+性价比”的印象一旦牢固,再想切换回高级范儿,难度直线上跳。
归根结底,好的产品是一时的,好的品牌形象才是常驻的。
你说有点脆弱吗?是的,现在品牌调性炸一次锅,回炉重造比换壳出新都难。
再拉回来围观全新P7,诚意没少,参数漂亮,设计依旧在线——小鹏意图很直白:想重夺中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但这盘棋走过来,无非要解一道题:你品质不输于竞品,还便宜点、标配领先点,大家会不会真的买账?品牌调性能不能翻盘?
对小鹏而言,这是一场正面刚的小米BOSS战,也是内部自我修养拼能力的较量。
品牌之争、产品之争、流量之争,最后恐怕还要落到一句话:谁更懂得新消费时代用户的欲望和安全感。
你说产品好、性价比高、科技风十足?
都没错,可羊毛时代早过去了,用户不是只按账面数字买单。
技术创新与品牌气场,缺一不可。
回望初代P7的辉煌,不只是产品“聪明”,更有品牌的故事感和想象空间。
到了现在,讲新故事难了,大家的手机、家电乃至生活方式都在逐渐被巨头打通。
自动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续航刷榜……这些赛道越卷,拼的是能留住多少用户的耐心。
小鹏P7要逆袭?第一得把迷雾散开——重拾当年亮眼定位,摆脱“只拼性价比”的影子,否者市场就只会当它是台物美价廉的工具车。
第二,别和对手拼热度拼到迷路。
牌再好,也不能忽略用户的心理安全感。
第三,做好“老用户复购”与“新用户拓展”双线操作——老朋老友兜住,新鲜血液流进来,才能真正在高端市场立住脚。
别忘了,品牌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活计,“高端”这两个字,从来都只是初心不是口号。
说到最后,全新小鹏P7这一仗,打得还真不像简单的产品更替,更像是在拼自己的第二春。
局中人都在看,小鹏到底能不能走出性价比牢笼,重塑在高端电动轿车领域的话语权点。
电动车圈从不缺新鲜感,缺的是恒心与定力。
这届用户很精,谁能赢?还得看下盘棋。
那你怎么看,P7这次还有戏吗?或者说,将来选纯电轿车,你更看重品牌、价格,还是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欢迎评论区踊跃讨论,来聊聊你的看法!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