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升谈关税战下的国产化突围:品质坚守与供应链重构
2025 年上海车展期间,江铃福特科技总裁刘继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入剖析了中美关税战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并分享了江铃福特的应对策略。面对零部件进口成本上涨的压力,刘继升强调:"我们既要保障消费者利益,也要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关税政策的调整使福特烈马等车型的部分进口零部件价格大幅攀升,但刘继升坚持稳定终端售价,通过加速国产化进程消化成本压力。他透露,福特纵横已与中美工厂展开密集合作,推动进口零部件的本土替代。例如,针对受关税影响的零件,团队首先在国内寻找相同工艺的供应商,若无法满足要求,则协助供应商进行技术升级。这种 "主动赋能" 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短期供应链问题,更助力国内供应商提升技术水平,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国产化过程中,刘继升始终坚守品质底线。他以福特烈马为例,即使国内已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仍坚持将零部件纳入福特全球验证流程。"我们曾想直接引入北美特有的车漆颜色,但总部要求必须在中国测试紫外线对颜色的影响。" 这种近乎偏执的品质管控,确保了国产化车型与进口版本的一致性,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对于新福特 F-150 猛禽的国产化问题,刘继升坦言需权衡量产规模与技术难度。该车型的调校依赖北美专业团队,供应链复杂度高,国产化需确保品质如一。但他同时表示,只要用户有需求,福特纵横将持续探索解决方案。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态度,体现了刘继升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
在应对关税挑战的同时,刘继升敏锐捕捉到机遇。他认为,关税压力加速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福特纵横愿与本土伙伴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我们在中国生产的福特领睿已出口至 56 个国家,这证明中国制造的品质已得到全球认可。" 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为江铃福特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刘继升的国产化战略,不仅是应对短期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对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深度布局。通过技术赋能、品质坚守和生态共建,他正带领江铃福特在关税战的迷雾中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