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崛起
截至2025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预计会达到58.1%,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了市场上绝对的主角。
在这种大趋势下,很多汽车厂商都把主要的研发力量和人才资源都投到了新能源车上,相当于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燃油车业务。不过,现实是,现在还是有不少人买燃油车,他们的需求同样不能忽视。
吉利汽车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吉利总销量已经突破了140万辆。其中,由星瑞、星越L、博越系列、帝豪系列、缤越系列等组成的“吉利中国星”系列,在整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反而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特别是星越L,更是拿下了今年前8个月全品牌、全级别燃油SUV销量的第一名。
中国星逆势上扬原因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现在油车整体都在走下坡路,为什么吉利中国星反而逆势上扬呢?”其实,昨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在敦煌正式上市,或许就给出了答案。
没错,选在敦煌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发布新车,本身就很有意思。这不仅体现了吉利中国星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自信,也正好契合了当下国潮兴起的大趋势。现在的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而中国星所倡导的,正是把中国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的探索精神,这种理念和年轻人的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
国潮设计实力解析
接下来,咱们不妨好好聊聊吉利中国星在设计上的实力,看看它是怎么把国潮元素和汽车结合起来的。就像文章标题说的,看完之后你对吉利中国星为什么这么火,应该会有更深的理解。
在敦煌,颜色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跨越千年的“语言”,承载着历史和故事。中国星全新推出的东方曜系列,就从敦煌这片土地上汲取灵感,选出了三种非常有代表性的颜色——“月牙青”,来自月牙泉;“莫高蓝”,取自莫高窟的壁画;还有“丹青”,带着传统水墨画的味道。这三种颜色的名字和来源,可不是随便起的,它们背后都有明确的文化意义,不是为了卖车而贴的标签。
东方美学与敦煌元素融合设计
设计团队把东方美学里的那种内敛和节奏感,巧妙地融入到了车的外形设计里。前脸的格栅灵感来自“丝路峰峦”,通过表面线条的变化,模拟沙丘在阳光下明暗交错的效果,看起来有层次感,但不会显得花哨。这种设计跟现在很多电动车走的极简科技风不太一样,更注重用造型来传达一种文化上的识别度。
内饰方面也是围绕敦煌主题来做系统性的设计。比如挡把是用水晶材质雕刻成“月泉玉樽”的样子,座椅的花纹是从莲花和月影交织的图案中提取的,叫“莲华映月”。车内的256色氛围灯,颜色搭配还参考了敦煌壁画中矿物颜料褪色后的层次变化。有意思的是,这些元素不只是简单地贴个图或者画个图案,而是通过材质拼接、光线折射、立体雕刻等工艺来实现视觉效果。比如说那个“鹿跃星辰”的3D镭雕技术,就是通过微米级的雕刻,在特定角度下让光线看起来像是在流动一样,非常有质感。
文化赋能设计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星东方曜系列其实是在做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就是把文化“翻译”成大家能感受到的东西。它不是简单地在车上贴点传统图案或者文字,而是真正把敦煌艺术里的东西,比如月牙泉那种自然的意境、鹿纹代表的精神寓意,还有壁画里那些漂亮的色彩,都转化成了现代工业设计的语言。这种做法,其实跟这几年国潮产品从“表面功夫”慢慢走向“深度设计”的趋势是一致的。
技术赋能燃油车创新
当然,文化表达的背后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中国星全新推出的东方曜系列,搭载了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把手机生态那种无缝切换的感觉带到了车机上,用起来特别顺手;另外,它还配备了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提供了现在大家比较看重的L2+级功能;动力方面呢,还是用了经过市场检验的2.0TD发动机加爱信8AT变速箱的黄金组合。这些配置让这款车在燃油车里站稳了脚跟,技术上也挺有竞争力的。
【结语】就像敦煌的月牙泉,能千年不干,靠的是有活水的源头,也有和沙漠共存的韧性。吉利中国星能在逆势中增长,可能也是因为找到了这种平衡——它没有完全放弃燃油技术,反而还在不断打磨提升,同时又用系统性的文化创新给产品注入了新的灵魂。当很多品牌都在拼命往电动化一条路上冲的时候,中国星却选择在传统动力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价值,这不仅是对老用户需求的尊重,更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多元化时代的一种自信。燃油车的路,不一定走到头,也许还能换个方式重新出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