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一辆车,特别是尺寸大一些的SUV,心里总会有一本账要算。
空间要大,坐着得舒服,动力也不能太弱,开出去还得有面子。
可这些好处的背后,往往跟着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油耗。
尤其是在油价像坐过山车一样时不时就往上冲的今天,每次去加油站看着计价器上的数字飞快跳动,心里都难免咯噔一下。
一辆中型SUV,车重动不动就接近两吨,市区里开,百公里油耗上到十升、十二升都是家常便饭,这让不少人感慨“买得起车,快开不起了”。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推出了一款名为唐DM-i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宣传的油耗数据低得有些让人不敢相信,这自然就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好奇和讨论。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么大一台车,真的能做到比一些小轿车还省油吗?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门道,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还是仅仅是宣传上的文字游戏?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比亚迪唐DM-i的动力系统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它这套被称为“DM-i超级混动”的技术,跟我们以前理解的传统油电混动车,在核心理念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简单来说,它的工作原则就是,能用电的地方,就坚决不动用发动机烧油;实在没办法了需要用油,也要想方设法让发动机在最舒服、最省力的状态下工作。
这个理念听起来简单,但要实现起来,背后是一套非常精密的逻辑和硬件配合。
我们把日常用车场景拆开来看。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每天的出行半径其实并不大,无非就是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周末去超市采购。
唐DM-i提供了纯电续航里程达到115公里和252公里的不同版本。
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家里或者单位有方便的充电条件,每天回家把车插上电,第二天它就是一辆完完全全的纯电动车。
在这种模式下,发动机是全程“沉默”的,不参与任何工作,自然也就谈不上任何油耗。
车辆的起步、加速完全依靠电机驱动,那种安静、平顺且响应迅速的驾驶感受,是传统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很多车主反馈,在这样的使用习惯下,只要保证规律充电,他们真的可以做到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不需要去加油站,车辆的仪表盘上显示的综合油耗常常会是惊人的1升或者2升,这部分油耗其实是系统为了保养发动机而偶尔启动一下产生的,实际的燃油消耗极低。
出行的成本,就变成了每公里几分钱到一毛多钱的电费,这种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肯定会有人提出疑问:如果我没地方充电,或者要跑长途出远门,电池的电用完了怎么办?
这时候它不就变成了一台沉重的燃油车,油耗岂不是要飙升?
这正是DM-i系统设计的精妙之处,也是它区别于很多其他混动技术的关键点。
当车辆的电池电量降低到一定阈值(比如25%)以下,或者你需要深踩油门急加速时,那台专门为这套混动系统研发的骁云-插混专用1.5T高效发动机就会启动。
但关键在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台发动机启动后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像传统汽车那样直接费力地去驱动车轮,而是扮演一个“高效发电站”的角色。
它会以一个相对恒定的转速运行,这个转速是它热效率最高、也就是最省油的区间,然后稳定地发出电来,供给电机,再由动力强劲的电机去驱动车辆。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团队分工。
让一个擅长长跑的人(发动机)去干需要反复冲刺、急停的短跑项目(市区拥堵路况),他会非常累而且效率低下。
而DM-i系统的做法是,让这个长跑冠军就安安稳稳地跑他最擅长的马拉松(在最高效的转速下发电),然后让一个短跑健将(电机)去负责所有需要爆发力和快速响应的驱动任务。
这样各司其职,整个团队的能量消耗自然就降到了最低。
只有在高速公路匀速巡航这种工况下,发动机本身的工作效率就很高,系统才会偶尔选择让发动机直接连接车轮进行驱动,以达到最佳的能效。
这种“以电为主,以油为辅”的设计思路,从根本上避开了传统内燃机在城市中低速、走走停停路况下效率低下的“天坑”,从而实现了全工况下的低油耗。
所以,即使是在完全不充电,电池处于“亏电”状态下把唐DM-i当作一台普通的混合动力车来开,它的油耗表现依然非常出色。
根据大量专业媒体的实测和车主的实际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也普遍能维持在6.5升左右。
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这是一台整备质量超过2.1吨的七座中型SUV,能做到这样的亏电油耗水平,已经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同级别的纯燃油SUV,甚至比很多尺寸小得多的紧凑型SUV还要省油。
我们再来算一笔更具体的经济账。
以一年行驶2万公里为例,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家庭用车里程。
如果车主有便利的充电条件,能做到80%的里程用纯电行驶,20%的里程用油。
那么电费部分,按照家用电价每度0.6元,百公里耗电约18度计算,1.6万公里的电费约为1728元。
用油的4000公里,按照亏电油耗百公里6.5升、油价每升8元计算,油费约为2080元。
两者相加,一年的总能源开销大约在3808元。
而一台同级别的传统燃油SUV,百公里综合油耗我们保守估计为10升,那么2万公里的油费就是16000元。
两相比较,一年下来就能节省超过一万两千元。
这个数字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覆盖全年的保险、保养费用还有富余。
当然,车辆的实际油耗表现也离不开驾驶者的习惯和外部环境。
如果你习惯于“地板油”式的激烈驾驶,频繁急加速急刹车,那么再省油的技术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反之,如果能保持平稳驾驶,善于利用车辆的动能回收功能,提前预判路况,那么开出比官方公布的油耗更低的成绩也完全可能。
此外,路况、载重、季节(冬季低温会影响电池性能)等因素,也都会对最终的油耗产生影响。
但总体来看,比亚迪唐DM-i通过其创新的技术路径,确实为那些既需要大空间和实用性,又对用车成本高度敏感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它证明了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鱼和熊掌并非不可兼得,经济性与环保性可以在一辆车上得到很好的平衡。
全部评论 (0)